2019-06-25 来源:成都万通汽车学校
电子科技大学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 1956 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合并创建而成。
学校 1960 年被中共中央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61 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1988 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1997 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211 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2000 年由原信息产业部主管划转为教育部主管,2001 年进入国家“985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7 年进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A 类高校行列。经过 60 余年的建设,学校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成为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
学校设有清水河、沙河、九里堤三个校区,占地面积 4100 余亩,拥有馆藏丰富的现代化数字图书馆和一批设施齐备的现代化体育场馆。校园四季树木葱茏、湖水碧波荡漾、建筑典雅厚重,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佳境。
学校致力于培养基础知识厚、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的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引领未来学术前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学术精英和行业精英。学校设有 23 个学院(部),66 个本科专业, 其中 14 个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现有各类全日制在读学生 34000 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 14000 余人。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 96%以上,本科生国内外深造率近 2/3,其中出国(境)深造率超过 1/5。成电学子遍布海内外, 以素质全面、专业知识扎实、能力强、后劲足等鲜明特点受到了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
学校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文化艺术和社会实践活动,构建了“普惠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学生活跃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艺术比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CM-ICPC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国际专业辩论赛等国内、国际各类竞赛的赛场上,争金夺银,成绩斐然, 在“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中名列前茅。
学校已建成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精品开放课程、精品教材,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及国家级教学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 20 个国家级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和示范中心, 获得一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学校现有 2 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所包括的 6 个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2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6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27 个,具有电子与信息领域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
金融、翻译、新闻与传播、护理、药学、公共管理(MPA)、工商管理(MBA)、工程硕士(含 11 个工程领域)等 8 种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13 个。在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 4 个学科获评 A 类学科;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学科评估结果为 A+,A+学科数并列西部高校第一。学校工程学、材料科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 7 个学科进入 ESI 前 1%,其中工程学自 2016 年 7 月以来一直处于ESI 前 1‰,并已进入世界前 100 名。
学校以“顶天、立地、树人”为科研工作定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努力构建“三足鼎立”(军事电子科研、以国家各类基金为代表的基础研究、与企业合作为主体的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架构,“十一五”以来科技成果获国家级奖励 22 项、部省级奖励 300 项,发表 SCI/SSCI 论文 16000余篇,授权专利 4800 余项。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7 个,国家技术研究中心 1 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2 个,省部级科研机构 43 个,3 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7 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和 1 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7 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学校与成都市共同实施“一校一带”行动计划,建设高校成果转化产业带,携手打造中国“西部硅谷”。
大家都在看
更多短信获取学费
立刻查看课程学费,10秒内发至手机网上直播课 边看边学 领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