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满满(十七岁不上学能干什么其他的活)1__成都万通汽车学校

干货满满(十七岁不上学能干什么其他的活)1

2022-12-20 来源:成都万通汽车培训学校

原标题:财务自由的房子标准其实很低,北京有40%的家庭达到了

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在我发的帖子下经常有这种留言:怎么有这么多有钱人,真有这么多动不动就能拿出几百上千万的人吗?

当然没有,北京就算再富裕也没有到有钱人遍地跑的程度。但得理解我这是咨询买房的啊,如果没有几百万的话能来咨询吗?我倒是想咨询私人飞机去呢,问完了有什么用啊?

这是说房子,万一哪天我改为咨询买鸡蛋的了,那天天发的都是东城鸡蛋六块二太贵了,海淀这儿有五块八的,然后通州的表示不服,我这儿还有四块九的呢,赶紧打车来买。看了这是不是又得觉得北京人都太穷了,毛儿八七的都不够油钱。

之所以我发的帖子显得有钱人多,那是因为有买房钱的都聚一块儿了。哪天我要是想做微商了,我这微信号还就派上用场了呢。

其实这就跟豪宅开盘似的,呜嚷呜嚷的一堆人都是土豪,放个屁能熏躺下八个。但这并不能说明有钱人的比例有多高,而只能说明开发商的聚客能力强,把有钱人都给勾引来了。

还有留言也是表示不理解:这些人的钱都是哪儿来的,怎么都比我有钱?

也简单,很大一部分都是以房换房,所以动辄几百万。他们未必是高收入,但第一套房子买得早,月供还得少,自然就攒钱相对多,更有了置换的资本。

至于从哪儿赚来的就更好解释了,从穷人兜里赚来的呗。这个世界在任何一个时间段的财富都是恒定的,那有人赚钱就一定有人花钱。赚钱的是投资,花钱的是消费,没钱投资的就只能是消费,给这座城市提供养燃料。而在任何地方都是穷人多,富人们赚的就是他们的钱。《让子弹飞》里说的很清楚:想挣钱就得刮穷鬼。

中国人推崇《道德经》,老子在书中说的很清楚: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西方人则信《圣经》,其中的马太福音就说的很清楚:凡是有的,那就要让他拥有更多;凡是没有的,那连他最后的都要剥夺。

这就是天道,是社会的自然法则。穷人是大多数,是创造财富的,但没资格享有和分配财富。富人是极少数,是聚拢、分配,和享受财富的,所以他们才会成为有钱人。

那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试着理解一下“科斯定律”吧:任何东西,不管初始产权归谁,只要交易成本足够低,那谁用得最好,这件东西就归谁。

你是父母生的,但他们从你上榨不出油水,那就让老板去榨取。钱是你赚的,但在你手里只能是瞎花,那最终一定流入资本家的口袋。你确实很努力,但要知道“掏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这社会认为你不配拥有房子。

巴菲特则更直接得扎心:想要得到一件东西,最好的办法是让自己配得上他(她它)。之所以你没有钱或赚不到钱,就是冥冥中的自然规律认为你还不配。

还有的留言就是觉得有钱人都很傻了,没见识,更没有自己懂得享受。所以才说:我要是有了1000万,那就回老家小城市买一套别墅,再买一辆豪车,剩下的存起来吃利息,然后天天泡妞儿喝酒,人生圆满。

呵呵,这就是之所以一辈子也赚不到钱的原因,因为想的永远是消费,那就不可能赚到投资的钱。其实也不是不想,而是不会。可偏偏这贫穷不需要学习,而赚钱确实要凭实力和运气的。

任何一个风口出现的时候,运气比实力重要。20年前的拆迁户懂什么投资啊,但人家就是运气好,拿了钱就买房,不仅享受了20年还发了财。现在市区破平房的全懂投资,但啥用没有,拆迁改腾退了。人和人确实都平等,不平等的只是机会。

但风口一旦成为常态,那就真得拼实力了,30年前我上学的时候,学点儿Basic语言就能去软件公司招摇撞骗了,现在呢,反正我是听不懂码农们说什么了。20年前的房子闭着眼买都能发财,现在呢?一夜暴富是肯定没戏了,只听说断供的法拍房总量屡创新高,去年达到160万套了,每套房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血泪投资故事,不忍直视。

所以就甭做梦现在冲进楼市还能发大财了,能维持个不输给通胀就不错了。卖房套现当然可以,但未必还能赚到多少钱,至少是没有大钱可赚了。

当然,之所以买不起房的都想着卖房,归根结底想的都是提前实现财务自由。这能理解,我刚上班的时候也幻想退休来着,30岁之前环游世界更是几乎所有人的梦想。

其实很多人对“自由”这个词有误解,觉得就是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意思。不对,至少是不全面。纯粹的自由只是理想状态,而现实中的自由永远都有限制。甭说人类社会了,连动物都有种群、地盘儿和自然条件的各种限制。就算是马跟驴能自由恋爱,但生出来的骡子却只能干脆绝后。独来独往的猛兽也要受制于地盘,群居动物则更是要服从于种群的规则了,比人类社会都等级森严,也残酷得多,毕竟他们不懂平权。

人生而自由,但无时无刻不处在枷锁之中。所以自由只能在规则之内随心所欲,而真正的自由则是“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

渔夫和富翁的故事听说过吧?渔夫晒太阳,富翁问他为什么不多打鱼多赚钱?等赚够了就可以天天晒太阳了。但渔夫说我这不正在晒太阳吗,何必非得多打鱼?

看上去渔夫是自由的,富豪为钱所累。但富豪其实是可以随时停下赚钱的,更是可以随时选择打鱼还是晒太阳。而渔夫呢,未必真能自由的晒太阳,毕竟不打出今天的鱼来就没资格停下。就算他自己无所谓,那还有老婆孩子呢,为了繁衍基因,为了下一代的成长也得打鱼啊,要不然还能干啥?

真正的自由就是把爱好当成了工作,而且可以随时停下来还不影响生活,更不用看别人的脸色。

有个网红钓鱼博主叫“野性涛哥”,本名陈涛,曾经是金山公司的第七号员工,互联网老泡儿。人家从2013年就辞去了全部的工作,专心的在海上钓鱼一直到今天。钓鱼就是他的爱好,也可以算是工作。但人家是真有底气随时想钓就钓,想晒太阳就晒太阳的富豪。

财务自由的门槛是多少?

其实特简单,假定涛哥这样儿吧,他一年的钓鱼花费大概是100万,那只要他能持续的靠“被动收入”拿到这些钱就行。

什么是被动收入?就是不用主动去干活儿,无论躺着坐着都能赚到的钱。简单说就是资产性收入,是靠投资理财所赚到的,最典型的就是银行存款利息。

那现在的银行存款利率是3%左右,大额存单4%。那涛哥要想维持现在的状态,在银行里存上3000万就可以了。这对互联网大佬不是很高的要求吧,随便卖点儿股票就实现了。

但实际上3000万是不够的,因为财务自由还有个前提,就是要“持续的”拿到。3000万在今天看起来没问题了,但如果利率持续走低呢,甚至跟欧美日本似的低至零利率,那光有3000万也没有收入了,那就只能是花本金的坐吃山空了。

再有一点就是货币的通胀贬值,今天的100万是巨款,但十年二十年之后呢?假定还能活40年,这100万或许也就相当于今天的几万块了。这还得说是温和通胀,而如果跟津巴布韦似的恶性通胀似的,100万亿货币只能换仨鸡蛋。那这就谈不上财富自由了,而是老无所依。

20年前被拆迁的老北京们,很多家庭都没有买房。那会儿平均每户能拿到30万左右,存银行的话每年利息小两万,拿着这笔钱租房住有富裕,毕竟当时北京两居室的平均租金也就是1000多点儿。我见过不少这种拆迁户了,听说的则更多。当年都开开心心的以为财务自由了,至少是住房自由。但现在呢,这几十万没花干净就已经是人生赢家了。

那财务自由到底应该怎么算?

按我的说法,那就是有确定性不贬值,且收益率能跟上工资涨幅的资产。以一个本市平均工资为一份,家里有几个劳动力那就得有几份。

以北京普通家庭来说,夫妻俩一个孩子,那要想财务自由,就得每个月有7500*2=1.5万的收入,还能跟着工资涨幅走。这份资产呢,也不能说今天值1000万,十年之后还值1000万,那就没意思了。

反正除了房子之外,我是没觉得有其他投资品还能做到这两点,无论是股票、黄金、债券、文玩、存款还是比特币,其稳妥些和保值性都赶不上房子。

北京房子的中位数是600万左右,平均租金收入是1.5%,500万的非学区房租金7000多,两套就是价值千万,租金收入1.5万上下。房价肯定是不会大涨了,但非说这玩意儿不保值好像也说不过去。反正房租是一直跟着工资涨的,20年前工资1000多房租1000多,现在是都涨到了7000多,涨的工资都交给房东了。

总之,怎么赚钱能买到两套房子我不知道,凭自己的能力和运气。但只要在北京有两套“能收房租”的房子,那就算是做到了财务自由。这玩意儿大概率能抗通胀,租金也跟着涨。

还注意这点,能收房租,那也就是自己住的不能算,那属于自住用房,不属于可投资资产。除非是把北京的租出去,然后到小城市生活,相当于挣着一线城市的钱,享受小城市的物价,那或许也是一种财务自由。

这门槛儿好像挺高吧?全北京1000万个家庭,不到800万套房子,无房户还有200多万呢,有几户能有三套房?我觉得估计超不过50万户,占比5%之内,属于小概率事件。

当然,如果是退了休,拿着足够生活的退休金,那只要是拥有自有住房,也等于是实现了财务自由,没人能逼着老人去干不愿意做的事儿。之所以大爷大妈们都那么豪横,就因为他们实现了财务自由。这个门槛听上去就很低了吧?

所以努力吧,要想早点儿财务自由就多买两套房,晚点儿的话就只能是等退休了。

仅供参考。

关注“章哥说买房”微信公众号,有房产相关问题可以向我提问。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预约报名咨询专线

19182122380 版权所有:成都万通汽车培训职业技能学校有限公司 蜀ICP 备11077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