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7 来源:成都万通汽车学校
当人去实现其欲望的时候,他不能只是依靠本能,亦即天赋的能力,而要依靠超出其本能的技术,亦即人类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技术是人制造和使用工具而制作万物的活动。它在人的生活世界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所欲物,而且欲望者自身都是被技术生产出来的,甚至欲望自身的占有过程也是被技术所控制和支配的。技术不仅决定了人的欲望是否可以实现,而且还决定了它在何种程度上可以实现。技术不仅能满足人已经有的欲望,而且会刺激出人未曾有的欲望。
图:彭富春教授
■ 文| 彭富春
人们一般把技术理解为现代的事情,而非前现代的事情,并把它只是限定为机械技术和信息技术等,而不是规定为一般的技术,即创造和使用工具去生产物的活动。由此人们断定前现代社会是非技术的社会,现代社会才是技术的社会。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技术一直伴随着人的存在并且制造人的存在,因此它是人的存在的一个非常重要而不可忽视的维度。没有技术,就没有人的存在;只有技术,才有人的存在。人从其开始就是一个技术性的存在者,掌握了基本生存领域的制作。关于生产的技术包括了采集植物和狩猎动物;关于生活的技术包括了衣食住行等。如吃饭的:烹调及锅碗瓢盆的使用等;穿衣的:纺织和缝纫;居住的:建筑与起居;行走的:开辟道路与驾驭车马。
在历史上,人们不仅现实地从事技术活动,而且理论地探索其本性及其在人的存在中所扮演的角色。由此看来,技术思想或者技术哲学也并非只是在现代人命名了“技术哲学”之后才开始发生。关于技术的思考由来久矣。中国先秦的道家老子和庄子就有丰富的关于技术的思考。他们不仅揭示了技术的本性,而且也标明了技术与人的生活世界的关系及其可能对于人的存在产生的利弊等。同时古希腊有完备的关于技术的哲学理论。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是关于物的理论,其中主要不是对于自然物而是对于人造物的分析。这在于一个自然物只是包括了质料因和形式因。只有人造物才不仅包括了质料因和形式因,而且也包括了动力因和目的因。而人造物则正是技术制造的产品。
中国和西方的传统的思想虽然思考了技术,但并没有将其形成专门化的论题,更没有将其确定为重要性的主题,这也是不容否认的事实。为何如此?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包括了存在和思想两个方面的因素。就存在方面而言,历史上的技术只是表现为手工操作工具制作物的活动,并没有主导人的生活世界。那规定世界的,在中国是天道,在西方是诸神和上帝。比起天道的伟大,技术是渺小的;比起上帝的大能,技术是无能的。就思想方面而言,中国主要思考道是什么,西方主要思考理性是什么。理性一般被理解为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而不是作为技术的诗意创造理性。技术也由此没有进入到思想的中心领域。
一种主题化的“技术哲学”或者“技术思想”的确是现代以来的事情。其理由当然也可以在存在和思想两方面来寻找。一方面,中国的天道衰亡,西方的上帝死了。技术取代了天道和上帝,逐渐成为了我们时代新的主宰。它不断显示了其创造世界万物的伟大力量。在技术面前,不仅上帝死了,而且自然也死了。这就是说,它们的历史使命已经终结,对于人的存在不再具有根本的规定性。另一方面,思想的主题不再是理性,而是存在,亦即人的现实生活。当人们思考存在的时候,其目光直接投向了技术,这在于它在根本上设定了人与世界的存在。
基于这样的原因,“技术哲学”或者“技术思想”成为了当代的显学之一。人们或者针对技术做技术性的分析,揭示其原理和方法及其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周期;或者针对技术作人类学和文化学的解释,指出其人类存在的根源和文化建构的特性,或者针对技术作社会和政治的批判,分析技术社会化和政治化,同时社会和政治也被技术化,如此等等。但是无论是对于技术做技术性的分析,还是对于它作人类学和文化学的解释,或者对于它作社会和政治的批判,都必须首先回答:什么是技术自身?亦即什么是技术的本性?
本文作者系武汉大学哲学教授,著有系列学术专著“国学五书”(《论国学》、《论老子》、《论孔子》、《论慧能》、《论儒道禅》,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与发行)。本文选自《论大道》,标题为编者所加。
大家都在看
更多短信获取学费
立刻查看课程学费,10秒内发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