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2 来源:成都万通汽车培训学校
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泸宁县发生6.8级地震。地震来临时,当地多所学校、幼儿园仅用一分钟左右时间,就完成人员撤离疏散工作,其临危不乱的地震避险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关注,被网友赞为“教科书式”避险。这说明,防震减灾安全教育及应急演练,已成为当地孩子和老师们的一门必修课,他们交出的是一份份优秀的答卷。
14年前的“5.12”特大地震(震级为8.0级),同样发生在四川,仅遇难和失踪人数就达8万多,堪称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劫难。可是,当震后笔者在灾区采访时,竟惊奇地发现,有些学校竟然“零遇难”。
其中,什邡市职业中专学校,同样遭到大地震摧毁,房倒屋塌,惨不忍睹,可是3000多名在校师生(地震发生时基本都在教室里)竟然全都安然无恙。原来,学校早就将防震减灾教育纳入日常教育之列,利用课堂、班会和综合实践课,向学生讲授防震减灾知识,讲解紧急灾害条件下的逃生技巧,多次进行紧急疏散演练,且每逢集体活动如上学放学、上课间操,都执行紧急疏散演练的预案。由此,在地震来临之际,紧绷安全弦且训练有素的师生得以有条不紊地快速到达安全地带。
而北川职教中心,在大地震发生后,学生们没有从震塌的楼梯下楼,或选择跳楼逃生,而是随机应变地将撕开的床单、被罩连成绳索,一个个顺之而下,有效地减少了伤亡。试想,如果平时不进行相关教育和演练,大地震来临时,不惊惶失措、乱成一团才怪呢,其后果不堪设想。
由此,我想到了日本。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为此他们房屋建成防震的,从小教育训练孩子各种各样的逃生技巧,以至于他们每逢地震不惊慌,能够从容应对突发灾难。
毫无疑问,危险时刻的快速反应、临危不惧,来自因地制宜的科学预案和无数次的日常演练。特别是在人员集中的场所,更要建立常态化的防灾避险机制。比如养老院,行动不便者较多,如何帮助他们快速转移?再比如,商超、电影院等公共场所,极易发生踩踏事故,如何安全疏散人群?
当然了,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地震,还会遇到水灾、火灾等其他难以预料的凶险境况,需要我们在防灾避险方面多留一点儿心眼、多掌握一些应对招数。
这不,就在一个月前,一场山洪劫难依然发生在四川。8月13日,成都市彭州市龙门山镇后山下雨,引起龙漕沟区域突发山洪,造成7名游客遇难。从现场情况看,正值汛期,该区域沿途有很多警示牌,但大家依然在河中玩;事发前十余秒,有村民呼喊大家上岸,但几乎没有人听;当洪水像一堵水墙汹涌而来,有的人吓蒙了,腿发软,直接跪在地上,瞬间被河水卷走。
类似不该发生的灾难,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7月31日,山东青岛两名游客在海边游玩时不幸遇难。事发时的一段视频显示,当漫过膝盖的海浪打过来时,其中一名游客踉跄了一下,很快,又一个更大的浪打过来,两人均被卷入水中,其中一名游客本来已经爬上岸了,却依然满不在乎地继续沿着岸边走,结果一个更大的浪打过来,两人全部失去生还的机会。殊不知,有一个基本常识是,在海边游玩时,千万要注意潮汐涨落变化,不靠近危险海域,否则就会危及生命安全。
更有某些驴友明知天气恶劣还要“偏向虎山行”,结果被困山中,有的幸运获救,有的则殒命荒野。如此惊心警钟,岂可任之由之?
居安思危方可防患未然。不管从哪个角度讲,安全风险意识和应急疏散能力,都不应该被漠视和疏忽,而应当作一门功课来研修。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应该学习一些溺水急救、火场逃生、心肺复苏等方法,在“体验”中感受危险的残酷,或许更有警示效果。各行各业都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和应急疏散能力。可以说,每一条逃生线路,每一步救援操作,甚至每一个避险动作,都是对公众生命的呵护,关键时刻顶大用。(董聚山)
预约报名咨询专线
19182122380 版权所有:成都万通汽车培训职业技能学校有限公司 蜀ICP 备11077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