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3 来源:成都万通汽车培训学校
“皖南古村落居民的意识、生活方式及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农民思想意识和一般市民阶层,而是保留和追求与文人、官宦阶层相一致,因此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皖南古村落民居在基本定式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装饰手法,建小庭院,开凿水池,安置漏窗、巧设盆景、雕梁画栋、题兰名匾额、创造优雅的生活环境,均体现了当地居民极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对中国艺术稍有熟悉的游客,置身皖南古村落的建筑群中,都能立即感受到中国传统水墨画一般的意境和美感。”
在我的足迹踏遍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的大部分省份后,安徽成了一个旅历中的空白区。所以在2019年初,春节还没过完,在西安游玩之后,就前往黄山地区游玩,显然是这里的旅游淡季,难得没有和大队旅游团、散客遭遇。只是在游玩了西递、宏村之后,在黄山被浓雾天气搅扰了兴致,白白花费数百元旅费上山,却没看到什么风景。
2月18日,下午从西安出发,经过合肥再到黄山。从咸阳机场飞到合肥,到新桥机场出来,坐了机场大巴三号线,25元/人,到高铁合肥南站,一路没堵车,50多分钟就到了。时间已经快到晚上六点,我预订的到黄山北站的高铁是8点20,正好有时间够吃晚饭的。车站二楼有大娘水饺等餐馆,就在大娘水饺吃了。等到8点20,准时上车,发车,到10点多一点就到了黄山北站,是这趟车的终点站。高铁站新开通不久,也建成了连通黄山各个景区的巴士枢纽站。现在连通杭州的高铁线已经贯通,到黄山北站再往西,现在还在继续修。高铁站出来,虽然已经很晚了,还是看到很多出租车空车等着拉客,这里也还有到黄山市(就是屯溪)里的公交车(有21路,快一些,2路是慢一些的)
我不用到市里去,已经在携程预订了徽庭雅院客栈,就在高铁站背后方向,但高铁站其实还没有完全修好,所以直接穿过车站到站区后方的步行通道还没开放,客栈老板娘就亲自开车到站前广场来接我。徽庭雅院客栈是一个农家院,典型徽派院落,白墙黑瓦屋顶,这一带的民居差不多都是这样的。客栈是这里一户人家开的,全家人都是服务员。房间不多,大床房118元/晚,条件还不错,房间很宽敞,洗了个澡,虽然冬天,热水还是不错,比很多普通快捷酒店要好,wifi free是每个房间单独的,很好用。就是缺椅子,房间大,导致开空调也不暖和,晚上穿绒衣睡觉都觉得冷
接下来到2月19日,就是元宵节了。根据要去西递的班车时间,我早上八点一刻起床。看外面是阴云密布,但没下雨,昨晚老板娘接我的时候就说,已经连着下好几天雨了,冬天这种情况并不常见,不过我到的时候一直到现在也没下。洗漱后退房,早餐就在客栈里吃,十元一大碗的鸡蛋面,老板和老板娘都不在,等我吃完饭,老板的岳父免费开小三轮摩托车把我送到高铁站旁边的汽车站
黄山北高铁站这里的汽车站,每天从早上8:35起每一小时发一趟车到西递、宏村,到西递1小时,然后继续开半小时到宏村。这里也有直接到黄山景区的车(据说市内现在反而没有了)。我到汽车站是九点多,确实是淡季,站里都没人,要是旺季不知道会不会现场买不到票。我买了下一班9:35的车,先到西递去,23元,不能在这里买西递到宏村的车票,只能到西递再买
准时发车,车上除了我,还有一家子6、7个人。出了黄山北站范围就往西边去,沿着S326公路,穿过休宁县,就到了道教名山齐云山。这里停了一站,那些人都下了,就剩我一个乘客了,司机说这个季节经常这样。齐云山到西递一路上风景很棒,还是沿着S326,再往北转进S218公路。都是青山绿水,山里都是云雾缭绕的,宛如仙境,路边随处可见徽派建筑的古村落,农田都是绿油油的,山下的田边是碧绿的河水,还有很多依山势而建或在平地上开辟的茶园,可惜因为车窗的雨滴和雾气,一直无法拍照
10:35就到了西递,雨已经停了,但依然阴天。在村口售票处门口下车。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皖南古村落位于安徽省黟县东边,以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内的西递村、宏村为代表。皖南古村落处在黄山山脉及其南北两坡上,境内峰峦绵延,山高谷深,具有明显的皖南山区特点。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皖南山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其村落。皖南古村落不仅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而且加上明清时期徽商的雄厚经济实力对家乡的支持,文化教育日益兴旺发达,还乡后以雅、文、清高、超脱的心态构思和营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环境更为丰富。所以西递、宏村等皖南村落集中体现了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
皖南古村落与其他村落形态最大的不同之处是,皖南古村落建设和发展在相当程度脱离了对农业的依赖。古村落居民的意识、生活方式及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农民思想意识和一般市民阶层,而是保留和追求与文人、官宦阶层相一致,因此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皖南古村落民居在基本定式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装饰手法,建小庭院,开凿水池,安置漏窗、巧设盆景、雕梁画栋、题兰名匾额、创造优雅的生活环境,均体现了当地居民极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对中国艺术稍有熟悉的游客,置身皖南古村落的建筑群中,都能立即感受到中国传统水墨画一般的意境和美感。皖南古村落选址、建设遵循的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周易风水理论,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注重物质和精神是双重需求,有科学的基础和很高的审美观念。
西递村面积近13公顷,已有95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公元11世纪的宋朝的元祐(宋哲宗)年间,由于河水向西流经这个村庄,原来称为“西川”。因在村西古有驿站,称“铺递所”,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美称。(现在景点自己也大力宣传“桃花源里人家”的说法。)西递村落的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幼子,因避朱温之乱,由近侍郎胡三公护带至婺源避难,后改姓为胡,取名昌翼。故历史上就有“真李假胡”之说和“明经胡氏”之称。(胡适也是这个家族的成员。)北宋皇佑年间(1047年),胡昌翼之五世孙胡仕良由婺源去金陵(南京),途径西递,被这里的山形水势所吸引,认定西递是一块极为难找的风水宝地,一年后,就举家迁来西递居住,这里就成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胡氏聚居村落。西递的胡家从1465年起开始经商,十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在16世纪中叶,胡家中有人从经商转向官场,其所产生的影响使村庄得到发展。18世纪到19世纪,西递的繁荣达到最顶峰,当时村里有大约600家民居。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胡文光出任江西万载县知县到清道光六年(1826年),这261年间胡氏家族就出了130多名官吏,数位商人、文人。
西递现今常住人口将近6000人,300多户人家,大多居住在祖先保留下的建筑里,这些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徽派民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现有14-19世纪的祠堂3幢、牌楼1座,古民居224幢。大多数民居都对公众开放。所以,西递镇的旅游业早就成为支柱产业。自1986年以来,西递镇依托独特、珍贵的古民居资源兴办旅游业,现今每年招待访客超过80万。
西递景区门票104元,本来这里有个打折活动,是庆祝新高铁线开通,从杭州方向过来的高铁乘客凭火车票在这里可以享受半价优惠!但我两天后乘坐高铁,并且是从黄山开往杭州方向的,不能算,可惜了。买票后,凭票可以在旁边游客中心免费存包,我就把背包放这里了,只带了手提包去游玩。景区里有讲解员,凑够一组人,就从景区门口出发,带着在景区里转一圈,挑选有代表性的房屋建筑看七、八处。途中碰到也可以跟着听,都是免费的。我到的这个时间肯定是淡季,游人不多,在我停留的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在景区里总共只看到不到三、四十个游客,比本地人、商户还少
既然是来到西递,以及后来去的宏村,就要说说徽派建筑。徽派建筑流行于徽州(今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及严州、金华、衢州等浙西地区,随着徽商在扬州、苏州等地经营,徽派建筑对当地建筑风格亦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中国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徽州建筑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被认为是徽文化的重要载体
徽派建筑讲究自然情趣和山水灵气,大多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依山傍水,与亭、台、楼、阁、塔、坊等建筑交相辉映,构成“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境界。多为多进院落式(小型者多为三合院式),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布局讲究外观整体性和美感,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用于内采光和通风,是徽派建筑普遍注重的。庭院设置灵活,小巧玲珑,布局紧凑,巧妙运用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充满诗情画意。善于利用漏窗、门洞、隔扇、建筑、花木等划分、组合空间,创造出通透疏朗、层次错迭、隐约迷离的效果。最外以高墙封闭,马头翘角者谓之“武”,方正者谓之“文”,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
房屋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以木梁承重,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两端雕出扁圆形或圆形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通常为梭形。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或丁头拱)、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房顶采用抬梁或穿斗的人字形坡顶。房屋以砖、石、土砌护墙用于隔离,底部用黟县青条石做基础,顶部做迭落形或凸孤形。墙体基本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用青石镂空雕成花卉和几何图案装饰。
徽派建筑注重装饰,广泛采用的砖、木、石雕,即“徽州三雕”,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具、屏联、笔筒、果盘等工艺雕刻。“三雕”的历史源于宋代,至明清而达极盛。明代雕刻粗矿、古朴,一般只有平雕和浅浮雕,借助于线条造型,而缺乏透视变化,但强调对称,富于装饰趣味。清代雕刻细腻蘩复,构图、布局吸收了新安画派的表现手法,讲究艺术美,多用深浮雕和圆雕,提倡镂空效果,有的镂空层次多达十余层,亭台楼谢,树木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虫鱼集于同一画面,玲珑剔透,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栩栩如生。另外,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
具有这些特点的徽派建筑,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多修筑于在外经商成功的徽商衣锦还乡之后,他们以奢华精致的豪宅园林体现身份,也整修祠堂光大祖宗门面,或者筑立牌坊以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但徽派建筑讲究规格礼数,官商亦有别。除脱富丽堂皇的徽商巨贾之家外,小户人家的民居亦不乏雅致与讲究。
徽派建筑(特别是民居)的结构特点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大门和门楼:徽州建筑大门均用黟县青石做框,且均配有门楼(规模稍小一些的称为门罩),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顺墙而下溅到门上。一般农家的门罩较为简单,在离门框上部少许的位置,用水磨砖砌出向外挑的檐脚,顶上覆瓦,并刻一些简单的装饰。富家门楼十分讲究,多有砖雕或石雕装潢,以花鸟虫鱼或历史场景为题,各有寓意。
高墙深宅:许多徽派古民居四周均用高墙围起,谓之“封火墙”,是以防护为目的,,所以墙上也只开少数小窗(多有镂空花纹雕饰),采光主要靠天井(也收集雨水用)。这种居宅往往很深,进门为前庭,中设天井,后设厅堂。厅堂后用中门隔开, 设一堂二卧室。堂室后又是一道封火墙,靠墙设天井,两旁建厢房。这是第一进。第二进的结构为一脊分两堂,前后两天井,中有隔扇,有卧室四间,堂室两个。第三进,第四进或者往后的更多进,结构大抵相同。这种深宅里居住的都是一个家族,随着子孙的繁衍,房子也就一进一进地套建起来,故房子大者有“三十六天井,七十二槛窗”之说,一般是一个支系住一进,体现了古徽州聚族而居的民风。
大厅:为明厅,主要用于礼节性活动,如迎接贵宾,办理婚丧大礼等,平时也作为起居活动场所,是整套住宅的主体部分。三间敞开,有用活动隔扇封闭,便于冬季使用。一般大厅设两廊,面对天井。也有正中入口设屏门,日常从屏门两侧出入,遇有礼节性活动,则由屏门中门出入。大厅也有的是边门入口,天井下方设客房,招待来客居住,或者由正门入口设两厢房。
穿堂:又名回厅,位置在大厅背后,与大厅紧连,是大厅进入内室的过渡建筑。大部分为木地板,小三间与大厅相背,入口则由大厅正面隔屏的两侧门进入。一明堂,二个房间。穿堂较正式三间为小,有天井采光。
大屋脊吻:有正吻、蹲脊兽、垂脊吻、角戗、套兽等。造型与官式作法有所区别,属徽派特色。且来历附会了许多有趣的传说。如正吻指正脊两头口衔屋脊的鳌鱼(龙鱼),究其起源比较原始,据说汉武帝造“柏梁殿“,遭火殃,方士说:“南海有鱼虬,水之精,激浪降雨,作殿吻,以镇火殃。“正吻就由此产生沿袭下来。
格窗:沿天井一周回廊采用木格窗间隔空间,其功能有采光,通风,防尘,保温,分割室内外空间等作用。格窗由外框料,条环板,裙板,格芯条组成,主要形式有方形(方格,方胜,斜方块,席纹等),圆形(圆镜,月牙,古钱,扇面等),字形(十字,亚字,田字,工字等),什锦(花草,动物,器物,图腾等)。格窗图案多采用暗喻和谐音的方式表现吉祥的寓意。格窗也采用蒙纱绸绢,糊彩纸,编竹帘等方法,增加室内透光。
飞来椅:民宅楼上天井四周设置靠椅的雅称,也叫“美人靠”。
跟着讲解员,我和另外几位游客先来到村口的牌坊,叫做胡文光刺史坊。西递这里曾经有13座牌坊,文革时候都被毁了,剩下这一座是当时当作反面教材留下来了。古徽州文风昌盛,教育发达,“以才入仕、以文垂世”者代不乏人。为宣扬封建的伦理道德,表彰宦绩政声、孝子义士、节妇烈女等,徽州人多采用“立牌坊”的办法。古牌坊结构严谨,布局合理,规模宏大。每一块梁枋,每一件镶嵌都合乎力度。在建造上讲究选址、造型、雕刻、用料等。牌坊型制不一,有楼脊式,“冲天柱”式;有方形四柱、八柱,也有“一字型”单门和三门的。其排列有纵列七道、四道,也有三座横列一排。有遍饰雕刻、华丽无比的,也有平琢浑磨、不事雕饰的。
立于西递村口的胡文光刺史坊,是明朝万历六年(1578年)朝廷为表彰牌坊主人胡文光为官23年的政绩,恩赐其在自己家乡树立功德牌坊,光宗耀祖。高12.3米,宽9.95米,四柱三间五楼,全用质地坚细的“黟县青”石料,雕刻精美,巍峨高耸。在牌坊周围有个小广场
从牌坊这里,走进西递镇子。西递镇平面看起来像条船,16公顷面积,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西递村中一条主道贯穿东西,与其两侧各一条与之平行的街道一起穿过很多窄巷,构成东西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村中街巷大多沿溪而设,均用青石铺地,像现在这样的雨天,沾水就变黑。现在住着的三百多户人家,大多是祖传的房子。(后来去的宏村不太一样,有一些是解放后没收地主房产充公的。)现在这些房子大多都成了商铺,在卖纪念品,大一些的都开餐馆、客栈。据统计,西递拥有经营户228家,其中宾、旅馆21家,农家乐、民宿客栈48家,工艺品和旅游食品经营户140多家,娱乐休闲等经营户20余家。像这样的村落、建筑群,本来是美术专业学生写生的好地方,但这里很多地方贴着禁止写生的告示牌
跟着讲解员走,就来到旷古斋。建于清代康熙元年(1662年),占地面积130平方米,房子原来的主人是一位曾经商也曾入仕的本地名人(直接说是买官的不就行了么...)。房屋为上下两层楼,左右三开间,两边为东西厢房。比较有特点的是大堂中央、两边柱子上挂着多幅家训楹联。讲解员还点出建筑的一些细节,例如正门进来走两步,地上有小凹槽,关大门后可以用木棍斜顶住,是防盗用的。西递这里很多民居虽然开放给游人参观,本宅的主人也还是住在里面的,所以有些区域是禁止游客进入的,也可以看到本宅的主人在忙前忙后,有些老人坐在椅子上晒太阳,安详地看着过往的游客
接着来到瑞玉庭,建于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面积134平方米,房屋原先的主人是一位成功的徽商。这里的小庭院小巧玲珑,风雅别致,整个房子内部设计、雕刻、楹联都十分讲究。现在的主人在厅堂内摆摊卖纪念品
邻近的桃李园,面积294平方米,主屋三间三进,前厅和中厅建于咸丰四年(1854年),后厅是道光年间所建。后厅两侧板壁上各装有六块木雕屏门,漆雕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书法苍劲有力,挥洒自如
再往前走,来到西园,建于清朝道光四年(1824年),面积507平方米,是四品河南开封知府胡文照的故居。大门是砖砌的八字门楼,气度非凡。院内住宅是横向三间的联珠建筑,庭院为典型的园林风格,珍藏有西递的古村碑,以及精品石雕漏窗
相隔不远的东园也属于胡文照,是胡文照的祖居,建于雍正二年(1724年),面积226平方米,比较有特色的是大门上的门罩,是扇形的漏窗,取“善”的谐音,“抬头见善”。现在这里的主人似乎在贩卖石雕、木雕艺术品,摆满了厅堂供客人参观
附近的“大夫第”依然属于胡文照家,年代更早,是康熙三十年(1691年)修建的,面积118平方米,后来因为胡文照官封四品而在大门上镶嵌“大夫第”三个字。特色是天井四周的裙板隔扇,均有木雕冰梅图案,取的是“十年寒窗”的意思
往前走过“前边溪”,就到了敬爱堂,是一座祠堂。古徽州盛行敦本敬祖之风,各村均建祠堂,且有宗祠、支祠、家祠之分。名门望族修祠扩宇、营建支祠,规模胜似琼楼玉宇,以显示家族的昌盛。这些大祠堂,用料硕大厚实,有的竟采用整块长达6.7米、高1米多、宽80公分的大木料作月梁;用整根圆周2.3米、高7.8米的大木料作厅柱;开凿出整块10米多长、5米多宽的大石板作台阶。祠堂的各个厅堂广泛采用统一的名贵木材,如银杏等,也有重梁叠架的复杂结构。祠堂大门多作“五凤楼”,高墙翘角。整座祠堂庄严肃穆,体现出族法族规的神圣威严。
敬爱堂初建于明代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后毁于火灾,清初重建,面积达1800平方米,建筑结构粗犷古朴,宏伟壮观,是族人议事、举办礼节性活动之处。取名“敬爱堂”,是表示兄弟之间要互敬互爱,也启示后人须敬老爱幼,族人要互敬互爱。屏风上有族谱序,是道光年间军机大臣曹振镛书写,家训、族规、祖宗画像都悬挂在正厅。门前也有小广场。
从敬爱堂出来,转过一个巷口,就到了青云轩,建于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面积136平方米,是一处书厅,整个院落类似四合院,满月形的青石门框与院中的一株百年牡丹,构成了一副“花好月圆”的美景。厅堂地面正中的地风井,冬暖夏凉,被称作“土空调”
青云轩附近的膺福堂是康熙三年(1664年)修建,面积183平方米,当时是从二品户部尚书胡如川的故居,这是西递胡家历史上官位最高的先祖。作为一座住宅,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其大门是外八字开门。只有官员的住宅才能采用这种设计,且官位越高八字开的角度越大,另外房梁上可以刻狮子。现在这处房子还是胡如川的后人居住,今天正在办喜事。
从这一带走回主街,到主街北边的追慕堂。这也是一处祠堂,建于清朝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面积351平方米。是明经胡氏廿四世祖胡贯三,追思慕念祖父丙培公、父亲应海公一生崇文尚义、乐善好施而建。大门看起来和敬爱堂非常接近,走进堂内,屏风书写了追溯至唐朝皇室的家族历史,有唐太宗李世民的功臣图像,也供奉着李世民的塑像。(但用红布遮起来了。)
跟着讲解员走了一圈,之后自己又再转了一圈,拍拍照,仔细看看。然后到后边溪,南边是观光园区,有个小山,山下是绿油油的菜地,和建筑群的白墙黑瓦形成鲜明的对照。爬上小山有观景台,可以俯瞰西递全景,只是天气阴沉沉的,光线不好,不适合拍照
到了中午,阴云散去片刻,开始出太阳,但很快又全阴了。到12:30就觉得饿了,在一家叫“溪与野猫”的庭院客栈吃了中饭,这里只有简餐,因为淡季,客人只有我一个,看管生意的大妈和小姑娘在院子里逗狗玩。我点了一份炒饭,30元,吃完下午一点多,就离开景区。回到游客中心,取回背包,买了到宏村车票,只要6元。(如果是旺季,最好还是提前买,否则不一定有座位,无法在黄山买,只能在西递这里买。)等到1:35,车就到了,赶快上车,20分钟就到了宏村,中间没有停站。(这趟车跟本地公交车不一样,是标着“黄山旅游”标志的专门旅游车。)
宏村镇位于黟县东北部,面积188.95平方千米。和西递一样,是徽州民居的典型代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国家首批12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A级景区。宏村大多处于平坦地带,但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整个镇呈牛型结构布局。宏村镇主要旅游景点宏村景区、屏山景区、卢村景区、木坑景区、塔川景区。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宏村景区
宏村始建于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最初叫作弘村,黟县的汪彦济因遭火灾之患,举家从黟县奇墅村沿溪河而上,在雷岗山一带建十三间房为宅,是为宏村之始。后来,汪姓祖先在外做官、营商者众多,积累了大量的资金财富,为光宗耀祖,纷纷在家乡购田置屋,修桥铺路。明永乐年间,当时族长叫汪思齐,聘请海阳县(今休宁)的风水先生何可达,并咨询族内高辈人,“遍阅山川,详审脉络”,制订了扩大宏村基址的全面规划,包括人工水系蓝图。宏村以“东土道制(龙排庙)、南土水制(红杨、白果)、北土土制(雷阜榛子林)和西土佛制(观音亭)为水口布局(风水屏障),营建了乐叙堂、太子庙、正义堂等祠堂、庙宇。这样,宏村的“牛”形布局就形成了:以雷岗山为牛头,村口的两株古树为牛角,人工水系的“月沼”为牛心,“南湖”为牛肚,蜿蜒的水圳为牛肠,民居建筑为牛身,绕村的河流上修建的四座桥为牛脚。之后,宏村逐渐形成了以血缘、地缘关系聚合的同宗同姓的民居集落。清康熙年间开始,南湖书院、树人堂、三立堂、乐贤堂、承志堂等大型书院、宅第相继修建。并为避乾隆帝“弘历”之讳,而更名为“宏村”。
1949年至1982年,黟县人民政府对宏村的很多建筑收为国有,采取统一的管理、保护。宏村的建筑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各类建筑都注重雕饰,木雕、砖雕和石雕等细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村内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围绕着月沼布局。住宅多为二进院落,有些人家还将圳水引入宅内,形成水院,开辟了鱼池。村内现在依然留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其中明代建筑1幢,清代建筑102幢,民国时期建筑34幢,大都保存完好。在这些基础之上,宏村大力发展旅游业,目前每年共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门票收入1.2亿多元,其中宏村景区接待游客占大多数。中坤集团的广告在村内处处可见,是因为他们目前拥有宏村的独家开发、经营、管理权
到了宏村,停在西门外新修的停车场,距离景区、镇子还有二百米。按规定所有自驾游的车也要停在这里,所以停车场除了地面还有地下部分,但显然是淡季,停车场空荡荡的。打预定的客栈的电话叫人来接,一个小伙子开着三轮摩托来了,因为汽车进不了镇子。停车场的售票处可以买宏村景区票,但客栈的人说我不需要在这里买,他带着我到景区入口买的,原价104,小伙子跟他们说了一下,便宜我十块,只花了94元,要登记身份证,游客之后要凭票和身份证进入镇子,也就是景区,一张票有效期三天。
我在携程预订的“牛头客栈”,价格是标准间176元/晚。宏村这里所有旅店都是农家院、徽派庭院。(住在农家客栈这种徽派庭院,就不像参观的那些大户人家庭院那么规整、对称,更像是我小时候在北京海淀住过的大杂院,房屋排布没什么规则,但是白墙黑瓦、马头墙这些特色还是有的。)距离主要景点南湖和月沼稍微远一些,所以旺季可能会更清静,但现在反正人少,都一样。因为淡季,旅店里只有一个伙计忙前忙后,就是接我过来的小汪(宏村是汪氏家族的聚居地,所以村镇里大部分人都姓汪。)虽然不包任何餐,但客人可以点餐,小汪就要负责做饭。标准间房间不大,摆了两张床以外空间就很小,连桌椅都没有,只有小茶几、小凳子,但房间外的公共空间有桌椅。该配备的毛巾也缺
在房间休息到下午三点多,休息够了,就出来逛逛。先到宏村镇子南端月湖,在这里跟上一位免费讲解。和西递一样,宏村里也有很多穿红色统一着装的官方导游,按固定路线带领参观,主要是一些祠堂、民居庭院,游客可以随时跟队,讲解都是免费的。
南湖是宏村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西递相比,宏村镇内有发达的水系,宏村镇的选址、布局、宏村的美景都和水有着直接的关系,每条街巷都有水流过,显然是经过严谨规划的。村内外人工水系的规划设计相当精致巧妙,由永乐年间族长汪思齐首先设计,后裔汪升平等人投资万余金继续修建,凿清泉以为池塘,引西溪水为补充,在村的中部形成半月形的“月沼”(牛型想象中的“牛胃”),通过二个出水口,建成纵横交织,九曲十弯,近1米宽、总长共1300余米的上水圳和下水圳,通向村子里的家家户户(水圳被称为“牛肠”),提供生活用水,同时也起到调节气温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很有意思的是,村民约定每天早八点前只能取水饮用,之后才能用于其它,避免污染。水圳的水经过使用之后,全部汇聚到村南的南湖(被称为“牛肚”)。宏村的水系,构成了宏村独特的风貌,被中外建筑专家称为“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史的活教材”。
南湖形状呈大弓形,有湖堤,分上、下层,上层宽4米。南湖历史上大修过三次,在1986年重建了中堤。清嘉庆年间浙江钱塘名士吴锡麟游南湖后,撰文道:“宏村南湖游迹之盛堪比浙江西湖”,因而南湖又有“黄山脚下小西湖”之称。
跟着讲解员先去了南湖书院。此书院位于南湖的北畔,原是明末兴建的六座私塾,称“倚湖六院”,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合并重建为“以文家塾”,又名“南湖书院”。重建后的书院具有传统徽派风格的古书院,由志道堂、文昌阁、启蒙阁、会文阁、望湖楼和祗园等六部分组成,占地约6660平方米。一湖碧水位于书院前,连栋楼舍接着书院,黛瓦粉墙与碧水蓝天交相辉映。书院里的志道堂是讲学的地方;文昌阁供奉孔子牌位,学生在这里对孔子瞻仰膜拜;会文阁为学生读四书五经的场所;启蒙阁是启蒙读书之处;望湖楼是闲时观景休息之地;祗园是内苑。
接着到了乐彼园。和其它受保护的古建筑不同,这组建筑是现代仿古建筑。乐彼园占地面积3400多平方米,由乐彼堂、凝雪斋、片玉一枝廊、傍云楼、椿和堂、豫和堂等组成。清末,由于年久失修和太平天国的战乱,乐彼园内原本的建筑几乎都毁弃了。2011年,中坤集团的重建乐彼园工程正式动工,目前已投入资金4千多万,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其园内建筑均按徽州清中、晚期的园林设计,其型制、结构、材料、工艺均保持传统。建筑所选木料均为马来西亚进口山樟木。院内还有百年香樟和200年树龄的龙柏木各一株。
接着经过清顺治年间修建的民居敬德堂,再经过汪大燮故居(曾任民国时期临时国务总理,是宏村的重要历史名人,此故居为私人所有,入内参观需另外购票,我就没进去),穿过几条小街巷,就到了月沼。这是宏村水系的重要部分,是凿清泉而形成的,后来月沼四围就成了村里人们的共享空间
月沼周边最大的一组建筑是乐叙堂,又叫众家厅,是汪氏的宗祠,位于月沼北畔的正中,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年),是宏村中现存唯一的明代建筑。祠堂由门楼厅、前院、议事厅、享堂四部分组成,是家族中开会、祭祖、议事、惩罚、婚嫁的场所。这里大门上的砖雕、内部的木雕雕饰都非常精美。
从乐叙堂出来,去了道光年间修建的敬修堂,这院落里有两株百年牡丹,十分珍贵。接着到了承志堂,位于宏村上水圳中段,建于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是清末大盐商汪定贵的住宅,是宏村内最大的宅院。全宅有9个天井,大小房间60间,分内院、外院、前堂、后堂、东厢、西厢、书房厅、鱼塘厅、厨房、马厩等,还有搓麻将牌的“排山阁”,吸鸦片烟的“吞云轩”。另有保镖房、男、女佣人房。整栋建筑为木结构,内部砖、石、木雕装饰富丽堂皇。屋内有池塘,水井、用水不出屋。有“民间故宫”的称谓。因为宏村的很多建筑都收归国有,现在属于旅游集团在运营,所以见不到有居住在这里的住户了,这和西递很不一样
前厅是承志堂中最精华的部分,大门后面耸立着一幅威仪的中门,在中门“福”字的上方,镶有一幅木雕“百子闹元宵”图,图上雕刻着100个小男孩过元宵闹花灯时的情景,这正是古代“多子多福”传统观念的生动写照,“百子闹元宵”图两边的“商”字斗拱上则分别雕有四出《三国演义》的戏文,斗拱的上方雕有“南、北”财神,财神的上方是阁楼护板,在此,汪定贵设计了“渔、樵、耕、读”四根木雕立柱,分别代表了古代的四种职业。
承志堂附近有建于清同治年间的树人堂和嘉庆年间的德义堂,最吸引人的是咸丰年间(1860年)修建的桃源居,面积270平方米,系前后三间结构,室内木雕花样繁多,技法多变,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尤其是四扇雕花门,是全宏村最精美的
跟着讲解员走完一圈,感觉是总体上宏村的建筑比西递少,大部分也不如西递气派。到了村口大树这里,我刚才也是从这里的宏际桥进村的。这两棵大树,已有500年树龄,北侧一棵枫杨,当地叫红杨树,南侧一棵银杏树,当地叫白果树。红杨树也叫枰柳、麻柳等,落叶大乔木,有小坚果果实,两端具翅。此红杨树高19米,围6米,需4、5个人才能合抱,树冠形状像一把巨伞,把这村口数亩地笼罩在绿荫之中。南侧的白果树属于裸子植物落叶乔木,寿命极长,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被称为“活化石”,此处这棵高20米,形如利剑,直刺天空。这两棵大树是这牛形宏村的“牛角”,宏村的“风水树”,也是一种吉祥的象征。按照这里过去的风俗,村中老百姓办喜事,新娘的花轿要绕着红杨树转个大圈,这预示着新人百年好合,红福齐天;高寿老翁辞世办丧事,要抬着寿棺绕着白果树转个大圈,寓示着子孙满堂,高福高寿。
这时大概是下午四点一刻,开始下雨了,还越下越大,我就没有心思再逛了,赶快回客栈。虽然房间小,但可以到屋外客厅,在茶桌上写写游记、看看书,看外面雨水倾泻而下,从瓦片滴下密集成帘,溅在地上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
今天是元宵节,放鞭炮的比较多,尽管在下雨,但雨稍微小了就有人出来放,但必须知道,西递、宏村都是古建筑保护单位,是禁放烟花爆竹的!!!晚饭时间,我怕外面放鞭炮的太吵,就没出去,客栈里有餐厅,可以点饭菜,店里唯一的店员小汪(因为淡季)这时就要充当厨师。我点了本地特色的石耳炒蛋,38块钱,米饭没要钱。吃完饭又歇了一会儿就洗漱睡了,晚上睡得还不错,把空调开足,27、28度的样子
到了2月20号,周三,早上八点多睡醒,洗漱收拾就出门,发现客栈唯一的伙计小汪还没睡醒,自然也不供应早餐。听院子对面房间的客人在抱怨,他们空调是外置的,夜间冻住了,不工作了,把客人冻坏了。我也不好意思打扰小汪睡觉,就不用他开三轮送我去汽车站了,我自己走过去。(他昨天是说要开三轮车送我的。)
这一天出来时候虽然没有下雨,但依然阴云密布,走路二百米到西门停车场,就是来的时候下车的地方。这里有到黄山景区(汤口的寨西换乘中心)的旅游车,直达的每天最早班6:50,之后每一小时一班。但我到的时候,大概8:20,正好有一班非直达的要开车,买了票就上车了,20元/人。这里除正规卖票巴士,也有出租车司机或黑车张罗拼车的,去汤口的话三个人拼车每人30元,这些司机比较aggressive,如果拉不到人的话他们会没完没了地纠缠你。我上的这趟车不是直达,是到黟县汽车站换车。换车后绕道西递、休宁开行,因为更近的Y102道路(经过塔川)下雨塌方了
司机最后还是比预计的时间更快到达了,大约是上午9:30,到了汤口旅游集散中心,就是寨西换乘站,是乘坐新国线进景区的旅游车的起点站。在车站里看到不少游人穿着雨衣准备进山,我也就在小商店花10元买个雨衣备用着。寨西换乘站这一带很热闹,主街上全是酒店、饭馆、商店,我要先吃早饭再进山,就随意找一家饭馆,一碗西红柿鸡蛋面15元,然后又到一家超市买了面包、饮料,一共16元,并不贵。
回到车站,买“新国线大巴”去玉屏索道站的票,19元/人(单程),加上景区门票190元,以及玉屏索道上山票90元(单程),都可以在这里买,我就付的现金,一下子钱包里没剩多少钱了,这里也可以刷微信、支付宝的,售票员刷你手机的码。买票后接下来一班去往玉屏索道下站的大巴是10:50,新国线大巴是唯一有资质往景区里运行的巴士,都停靠在车站一层,其它的去周边市镇、远途的(到黄山北站的最多,很频繁,也到黄山屯溪市区、合肥、上海、南京、宏村等)都在二层。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安徽旅游的标志,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山境南北长约40千米,东西宽约30千米,总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其中,黄山风景区面积160.6平方千米,东起黄狮,西至小岭脚,北始二龙桥,南达汤口镇,分为温泉、云谷、玉屏、北海、松谷、钓桥、浮溪、洋湖、福固九个管理区。缓冲区面积490.9平方千米,以与景区相邻的五镇一场(黄山区汤口镇、谭家桥镇、三口镇、耿城镇、焦村镇和洋湖林场)的行政边界为界。
黄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交错,长期受水溶蚀,形成花岗岩洞穴与孔道。全山有岭30处、岩22处、洞7处、关2处。黄山有72座山峰,素有“36大峰,36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黄山三大主峰。黄山是经历了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峰林结构。黄山集八亿年地质史于一身,融峰林地貌、冰川遗迹于一体,兼有花岗岩造型石、花岗岩洞室、泉潭溪瀑等丰富而典型的地质景观。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多球状风化,第四纪冰川遗迹主要分布于此;后山岩体节理稠密,多柱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现在,黄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黄山代表景观有“四绝三瀑”,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
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局部地形对气候起主导作用,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形成特殊的山区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少严寒。山顶年均降水2369.3毫米,年均雨日180.6天,多集中于4-6月,积雪日32.9天,雾日259天,大风118.7天,年均温7.9℃,夏季最高气温27℃,冬季最低气温-22℃。景区林木茂密,溪瀑众多,大气质量常年保持一级,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长年稳定在2万个/cm3以上,有“天然氧吧”之称。黄山生态系统稳定平衡,植物群落完整而垂直分布,景区森林覆盖率为84.7%,植被覆盖率达93.0%,有高等植物222科827属1805种,有黄山松、黄山杜鹃、天女花、木莲、红豆杉、南方铁杉等珍稀植物,首次在黄山发现或以黄山命名的植物有28种。黄山也是动物栖息和繁衍的理想场所,有鱼类24种、两栖类21种、爬行类48种、鸟类176种、兽类54种。主要有红嘴相思鸟、棕噪鹛、白鹇、短尾猴、梅花鹿、野山羊、黑麂、苏门羚、云豹等珍禽异兽。
黄山不仅是一座美丽的自然之山,还是一座丰富的艺术宝库。自古以来,人们游览黄山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概括起来就是遗存、书画、文学、传说、名人“五胜”。黄山现有楼台、亭阁、桥梁等古代建筑100多处,多数呈徽派风格,翘角飞檐、古朴典雅,其中听涛居位于人字瀑前、紫云岩上侧,曾是张学良将军的幽禁之所。黄山现存历代摩崖石刻近300处,篆、隶、行、楷、草诸体俱全,颜、柳、欧、赵各派尽有。历代文人雅士在观赏美景的同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流传至今的就有2万多篇(首)。例如,唐代诗人李白游览黄山时留下的“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的诗句,至今仍在传诵。美丽神奇的黄山还孕育了“黄山画派”,是以黄山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山水画派,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坐车上山路上竹林密集,但到山上就没有了,越往上开,越是浓雾密布,到索道站下车大概11:07,就发现能见度已经很差了,后悔在大巴车站一起买了景区门票和索道票,还不如先只买景区大巴票坐上来看看情况,在这里索道口再决定买不买景区、索道票,——都是可以在这里买的。这里的清洁工还跟游客说虽然索道站雾气很重,但山顶就没有那么大雾了,后来觉得他纯粹是胡说。
进玉屏索道,先检景区的票,再检索道票。坐缆车大概25分钟到顶,一共2600米长,步行上山要三小时。在大雾中隐约能看见壁立万仞的山崖,山间蜿蜒流下的溪流,从山壁缝隙生长出来的松树,但缆车车厢外全是水滴,无法拍照。显然游客不多,很多缆车都是空车运行
11:30从索道上站出来,开始走山路。一开始有小雨,我就穿上雨衣了,后悔没在山下买个鞋套,鞋子很快就湿了,还好穿了两层袜子,不会湿透到脚。后来雨停了地面仍然很湿,有山上流下的水流淌漫过。今年已经下过雪了,但在山上却很少见积雪。山上石台阶路是后来修的,不是1979年邓老人家爬山的老路。一路常见到有滑杆拉客的。
玉屏索道出来就上好汉坡,一大段爬坡。雾始终都很大,可以看近处的岩石、松树,但稍远的大、小山峰都看不到。
11:50到了迎客松,黄山迎客松一直被认为是安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黄山有很多形态奇特的松树,最著名的有:迎客松、望客松、送客松、探海松、蒲团松、黑虎松、卧龙松、麒麟松、连理松,就是黄山的“十大名松”。
之后到莲花亭(莲花峰2014年就关闭了),之后是百步云梯,从这里往下走,大约12:40,看起来险,是因为窄,但并不难走,台阶并不陡峭。这附近路上看到一些怪石。黄山几乎每座山峰上都有怪石,其形成期约在1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各异。黄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观看,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接着走,就绕外侧鳌鱼新道走,而没有上鳌鱼峰,因为一线天、鳌鱼峰等因为雨雪天气都关了。到下午1:25到海心亭,是民国18年(1929年)修建的,紧挨着白云宾馆
在白云宾馆路边休息区坐下休息,此时是微微小雨,因为休息区有小商店、饭馆、洗手间,游客在这里聚集了不少。我吃了在山下买的面包,到1:45再起身继续走。这里有天海站观光缆车,是看西海大峡谷的,但考虑到雾大,看不到风景,就不去了。又是经过一大段爬坡,到2:05到了光明顶,这里是个气象站,有一座小楼,顶上有个足球一样的装置,雾比较浓的时候还以为是佛像...这里竟然有免费wifi“黄山风景区”,凭手机号收验证码登录,还挺好用的。黄山景区内山上、山下手机本来信号也都不错
在光明顶,按照最通常一日游的路线,从这里出发再去飞来石,经过西海饭店、排云亭、狮林大酒店、北海宾馆,到狮子峰、猴子观海,再去始信峰,绕回白鹅新站坐云谷索道缆车下山(北海南大门方向)。这条路主要是能看云海。黄山一年之中有云雾的天气达200多天,水气升腾或雨后雾气未消,就会形成云海。瑰丽壮观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观,尤以冬季景最佳。依云海分布方位,全山有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
但我看看雾还很浓。按经验,有时候中午雾会散,哪怕只散片刻,但今天一点也没有要散的意思。就决定既然看不到什么景观,就采用近路去白鹅新站,不去别的景点了。所以用了半个小时赶往索道站,2:35到了白鹅山庄,这里如果是旺季那肯定人满为患,会有不少游客住在这里,但现在很冷清。有些搞不懂路,找宾馆的人打听清楚了,又用20分钟走下山路,2:55到白鹅新站,是云谷索道上站,下去的缆车票80元/人。现金剩不下多少了,我就刷微信支付,售票员刷我的手机
云谷索道运行了不到15分钟,比玉屏索道短很多。从云谷索道下站出来,竟然还要走四、五百米才能到新国线巴士站。途中经过免费的地质博物馆,稍微看一下,也没什么展品。到新国线大巴车站,出景区的车票19元/人,可以微信付。买了票很快就上车、发车了,是到汤口集散中心寨西换乘站的,但中途在南大门、汤口镇里可以停。到换乘中心快4点了,我赶快去买到宏村的车票。到售票窗口(和新国线不是一个窗口)问询,幸好还有到宏村的最后一班车,是4:40发车的,20元/人,依然刷微信付,售票员扫我的二维码。如果没有旅游班车了,就只能找出租车、黑车了。换乘中心车站里也有“黄山风景区”免费wifi,靠手机验证码登录使用。等到4:40准时发车,总共只有3个乘客。司机没有像来的时候绕路,还是从塌方的Y102走的,塌方处看到山体滑坡严重,但车子勉强能蹭过去。
到5:20回到宏村停车场,自己往回镇里方向走,路上在镇子外的餐馆吃饭,其实并不比镇子内便宜。和客栈餐厅的菜单比,同样的菜价格是完全一样的,估计是整个景区统一协商的结果。点了一份炒粉丝,一碗饭,一共30元。进宏村镇子里果然要查票、核对身份证。虽然天色已黑,我还是在宏村镇里遛了弯才回去,很多家门口挂了红灯笼,相比较其他古镇,宏村算很安静的,酒吧并不太多,也不吵闹,就算在南湖、月沼周围,也没有太多人。也可能是因为淡季的缘故
转过天来,就是2月21日,周四,该结束行程离开安徽了。早上七点半起床,洗漱、收拾、退房,唯一的伙计小汪同志还没有起床,我就把钥匙插在门上走人。还是自己走到西门外停车场,买了到黄山北站高铁站的车票。每天最早8:30,之后每小时一趟,30元/人。然后就在停车场边KFC买了早点带上车吃,一个panini、两个蛋挞,29元。到8点半准时发车,途径西递、齐云山,回到黄山北站,正好上午10点
本来还想去附近的徽州呈坎古镇转转,只有16公里距离,从黄山北站站前广场的公交车站台坐17路公交车可以到。(另外,13路公交车到徽州文化园——假古建筑,3路也是到徽州方向,17路也经过潜口古镇,终点呈坎。)但这些公交车除了到黄山市区、屯溪的,其它车次都不多,等了20多分钟还是没见有17路车来,我就放弃了
进了高铁站,等到中午,在站里快餐厅吃饭,一份冒牌的卤肉饭、一杯果汁,42元,到下午1点多坐高铁去上海(途经杭州,杭州到黄山的高铁是近年新开通的,还在从黄山往西修,包括黟县都要设站。)
预约报名咨询专线
19182122380 版权所有:成都万通汽车培训职业技能学校有限公司 蜀ICP 备11077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