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3 来源:成都万通汽车培训学校
【编者按】长江首城`中国酒都·中华竹都——宜宾,是一座极具改革创新精神的城市,1992年在全国率先打响中小企业改革“第一枪”,成就了“改革名市”的殊荣。迈步新时代,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奋斗目标,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全力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次第开花的崭新景象。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今日头条》连续推出宜宾市近年来创造的改革典型经验,与全国各地互动交流。
近年来,屏山县主动对接嘉兴市海盐县,创新建立协作共谋产业路径、共筑发展平台、共建招引渠道、共创营商环境“四个协作机制”,共建浙川纺织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园,实现了示范园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大中做强、强上向优的飞跃转变,培育了县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目前,示范园签约入驻纺织企业20家、总投资103亿元,获批“四川省首批特色产业基地”“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
屏山县作对外投资推介。
高起点协作共谋产业路径
破解“支柱定位不准”问题
一是立足海盐所能。立足纺织服装产业是海盐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且具备纺织产业转移输出的能力和优势,着眼环境容量制约、成本竞争加剧、产业升级梗阻等问题,推动东部纺织向生产条件更为适宜的西部地区转移。
二是聚焦屏山所需。针对屏山县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艰巨、工业基础弱等问题,依托宜宾丝丽雅原料龙头企业、向家坝电站“留存电”特殊电价优势,积极打造要素成本洼地、产业配套高地、人力资源富地。
三是高位谋划推动。在充分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对纺织产业发展趋势的共同研判,商定在屏山县共建“浙川纺织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园”,推动 “屏山所需”与“海盐所能”实现精准对接,打造西南最大生物基纺织特色产业基地,力争到2021年,实现产值超200亿元,到2025年,实现产值超400亿元、税收12亿元。
工人在加工线上操作。
高标准协作共筑发展平台
破解“企业投资摇摆”问题
一是共筑基础平台。结合纺织示范园规划,双方协调争取政策优惠,建立健全基础设施,不断优化企业投资“硬环境”。其中宜宾市政府为示范园区提供10亿元融资担保,用于完善用地、用水、用电、用气、给排水、货运码头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6万平方米综合服务体、30公里道路管网、2个污水处理厂,加快推进10个在建企业建设进程,启动“职工宿舍”建设,全力保障园区有效运转。
二是共筑政策平台。屏山县、海盐县商议出台《关于加快工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意见》,每年设立工业发展专项基金8000万元,按企业投资额实行阶梯电价激励,给予纺织示范园20亿度/年的企业优惠供电支持,最大程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对入驻企业在高端设备引进、厂房建设等方面予以补贴,对园区实行阶梯式土地供给价格,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按5.6万元/亩计价,进一步降低投资成本,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三是共筑人才平台。探索构建“政校企”劳动力供给模式,即用工企业提供岗位需求、乡镇选派务工人员、县职校组织系统培训,屏山、海盐两县互派干部挂职学习、蹲点服务,定期开展双向交流培训,持续保障园区优质专业技术人才供给。
屏山县、海盐县双方座谈交流。
高品质协作共建招引渠道
破解“装进篮子都是菜”问题
一是锁定重点区域精准招商。锁定以海盐为中心,覆盖“珠三角”“长三角”及其周边区域为重点招商区域,积极对接中国纱线网、天竹联盟、中纺联、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等全国知名行业商(协)会,以及浙江、广东、江苏等重点地区纺织行业商(协)会,聚焦行业知名企业和区域优势企业开展精准招商。
二是配强人才队伍全员招商。屏山县财政每年预算500万元,选派干部5批次27人次常年开展驻外招商,成立广东、江苏、绍兴、嘉兴、海盐等5个驻点招商工作组,组建屏海联合招商队伍,创新开展驻点、平台、中介、会展招商。
三是瞄准优质平台分类招商。学习浙江“亩均论英雄”思想,明确达不到亩均税收15万元的项目不引进,落后代际的设备转移不接,确保引进企业质量。截至目前,签约企业平均投资规模超5亿元,15个纺纱企业平均产能超20万锭,其中天之华全面投产后将成为全国最大涡流纺企业(500台)、弘曲将建成全国最大的缝纫线企业(50万锭)、润厚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机织用包覆纱企业(19万锭)。95%的企业采用了国际国内先进设备,建成企业平均利润率达12%以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倍。
高水平协作共创营商环境
破解“企业留不住”问题
一是打造“店小二”式优质服务。在园区设立行政审批中心,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建立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推动实体办事大厅与一体化政务服务电子平台融合发展;实行一窗受理、多部门联合分类审批、限时办结模式,实行“全程代办、一项一人、一张清单跑到底”,对重点项目确定服务专员、代办员,专门负责办理企业审批手续,审批效率平均提升80%。
二是“问需于企”长效开展帮扶。建立县领导联系跟踪责任制,明确责任领导和帮扶措施,形成“一企一策一人”的帮扶长效机制;畅通联系渠道,建立客商投诉快速反应机制,将企业反映事项纳入督促督办重要内容,筹建园区科创中心,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等支撑,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表扬奖励提振发展信心。每年召开民营经济座谈会,表扬优秀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其中园区纺织企业占比超过40%;建立健全园区干部激励制度,明确园区绩效考核比县级机关人均高20%,重点培养园区干部,充分调动园区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文图来源:屏山县委改革办、宜宾新闻网
本期编辑:刘佳
本期责编:胡洁
预约报名咨询专线
19182122380 版权所有:成都万通汽车培训职业技能学校有限公司 蜀ICP 备11077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