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0 来源:成都万通汽车培训学校
从我文章复制粘贴过来的。
也许是因为我这个人有过复读两年的“不光彩”经历,临近高考,很多“小朋友”来咨询关于复读的问题。
2006年8月,我穿着拖鞋往遂宁三中报到,心情沮丧低落。刚刚经历了人世间的第一次“世故”,觉得分外悲哀。几乎天天都有别人家的孩子的“状元酒”,我老爸强颜欢笑参加,各种祝贺声此起彼伏,只不过都是对别人的。我老爸每次敬完酒后都会急急离开,因为你可以预见,聊天中必定有人问他“你家儿子好像也是今年高考,啥时候吃酒?”,这种尴尬还是早早避免为妙。高中三年完了,我从初中的特尖生(中考总分750分,我考698分,数学148分)沦落到高考的失败者(451分,没有高校要我),我父母也跟着受尽侮辱。
说来你都不信,我读过5所学校,遂宁中学、蓬南中学、遂宁实验中学、蓬溪中学和遂宁三中,要么自己退学要么被“劝退”,“劝”字很好,呵呵,好像他们苦口婆心过一样。我父亲也是教育系统的人,曾经有一次聚餐,一中学的领导当面对我爸说“唐哥,你不支持我们仁隆中学工作嘛,你的娃儿读遍了遂宁所有学校,就是不来我们仁隆中学,哈哈哈...”,这个故事我老爸回来气愤告诉我,自己不争气,又能怎么样呢。我悄悄告诉你,这位领导的儿子后来是真废了,成了社会的渣滓,没错,我心眼小,就是很高兴。 周围邻居也小心翼翼躲着我,我曾经亲耳听到一邻居给他读小学的儿子说“千万不要学那个人,他这辈子算是完蛋了”。我用眼睛余光看到了那“指指点点”的手。那一年夏天,我父母不敢出去喝茶打麻将,原因你懂的,别人会“问”我,“关心”我,为我父母“出谋划策”,什么“当兵”“到深圳打工”“某地有个电子厂”。其实经历过的人都知道,这种嘈杂的议论声,关怀声,蕴含的幸灾乐祸的恶意远远多于善意!因为真正关心我的那几位叔叔阿姨,他们都是悄悄找我父母商量,没有用可怜的眼光看我父母,也没有在说起我的时候故意提高声音的分贝。 那时候,
只有两条路。打工or复读。我选择复读,没有选择的选择。
新复读班的同学多是成绩差的,我在里面属于垫底。班主任教物理,是个好老师。不过在在受尽“指指点点”后,我当然会努力学习,但也就“一般”努力,谈不上卧薪尝胆。那一年没有什么波澜,我自己摸索了数学的学习方法,决心要攻破难题而不是什么“夯实基础”,另一收获是英语,我坚持了背《新概念英语3》,效果很好,以至于后来在绵阳中学复读的时候,作业那么多,我也每天坚持一个小时背诵。另外,07年我喜欢上了同桌一女生,但没有表白,成绩这么烂,眼睛余光里的“指点”还没消失呢,谈恋爱?
07年6月底,我查到了分数。总分533,数学123,运气好,重本线也是533。成都理工大学很快寄来了通知书——仪器与自动化专业。我父母很高兴,毕竟是个很不错的二本。可以想象,这一年我爸妈会出去喝茶打麻将了。但我这人很不安分,我觉得自己潜力还没挖尽,内心惶恐的想了几个晚上,决定再复读一年。我先找了我老爸,他一听想了两分钟,表示很支持,还给我定心丸。说“现在能上一个好的二本,明年再差也不会比今年差,明年考好了当赚了,考得不好也有个底,无非再上一个二本嘛”。但我妈却要寻死觅活的,眼泪一个劲地留,也骂我爸支持我。她唠唠叨叨举了很多复读失败的例子,为了求稳,她已经不能客观分析复读的利弊了,在家哀叹了好几天。8月初,绵阳中学复读班开始,我要和父亲去绵阳报到了。前一天晚上我妈还在怒骂我和我爸,第二天一早,睁开眼我就看到了她收拾好的行李箱。
还有一个事没有交代。07年当听说我要复读,我平时几乎不联系的很多同学,居然纷纷给我打电话,聪明的你,能不能猜到他们打电话给我说什么呢?人心啊。
到绵阳中学,开始新的生活。我开始在学校住校,后来不适应,我们班主任就叫我到他们家去住,一个月1000元,包吃住。他家里还有几个班上的同学。多说一句,那时候1000真的不算便宜。至此,你们以为我会破斧成舟,完成什么惊天逆袭,插曲来了。 我们这一届上了重本线的复读生被分到了应届生班上。当时和我坐在一起的也是一复读生,他对绵中的生活也很不习惯,压力太大。所以天天串掇我放弃,读成都理工算了。我的斗志也开始慢慢消磨,面对每天那十多张像雪花片一样飞过来的试卷,每天要听写的英语文章(文章?我以前连英语单词都没怎么听写过),我终于崩溃。2007年9月2日中午,我战战兢兢拨通老爸的手机,说“爸,我不想复读了,明天你从家里出发,我从绵阳出发,到成都理工大学报到”,电话那头沉默了两分钟,只说了句“你等着,我下午过来”,电话就挂了。下午第二节课的时候,班主任叫我到学校外面,我爸在等我。我有点羞愧走出校门,我爸直接问我为什么不想读了,暑假是我自己选择的去复读啊。我细数了绵中生活的变态,添油加醋的说了些谎话,比如什么老师太严厉,同学不友好等等。我老爸耐心听完后,也没有反驳我,说了句让我终生难忘的话“从古至今,但凡想成点事,还不需要成多大点事,都必须能耐得住寂寞,第二次复读是你自己的选择,没有人逼你,现在越是浮躁就越应该沉下心来,回忆一下以前的人生轨迹,思考一下今后的未来”,后面还列举了点毛泽东的故事,忘了。终于,我的心结彻底打开,略带悲壮但坚定的给父亲说,“就算明年再读康定师专,今年也要坚持到底!”
那一天,我想了很多,特别想起到绵中后,我爸帮我从寝室搬行李到班主任老师家中的情形。那是一个中午放学的时候,班主任说我爸正在寝室帮我搬东西,叫我先去寝室找我爸,然后和我爸一起去他家(当然,班主任老师先回家,不会帮我搬东西的,可以理解,毕竟真来帮忙搬东西,影响很不好)。我和父亲气踹吁吁到的时候,班主任和其他同学正在吃饭,见我们到了,站起来说,“来来来,先吃饭先吃饭”。我爸回应“吃了饭的,我还是先帮他搬上楼吧”,我心里知道,父亲哪里吃了什么饭,一直在收拾,收拾完了径直到的老师家。上楼后,父亲认真帮我摆放了床垫被子,书,洗漱用品。然后轻轻说了句“我走了,你好好努力”,转身就开门走了,剩我一个人坐在小房间里。我听着他下楼的咚咚声,然后就是一阵寒暄,什么“请老师多费心”之类的话。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脑海中突然想起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浮现出“蹒跚”二字,眼泪一下子哗啦啦下来了,抱头痛哭,怕被别人听见,我蒙住自己的脑袋,仍由泪水打湿新铺好的被子。这一幕我终身不忘,这一刻我深切体会到“父爱如山”四个字,没错,即使9年后的今天写下这些,我眼睛依然朦胧。
心结打开后,无非奋力一搏而已。我逐渐适应学校的强度和节奏,成绩猛冲。基本稳定在100名左右,这个名次北清没戏,但除了北清,其他学校基本没什么问题。也许是我性格决定,我始终无法做到“全身心投入”,我是班上话最多的一个,也是最扯淡的一个,常引得全班哄堂大笑,老师对我又爱又恨。08年四川地震,绵阳重灾区,我经常拿个装了半瓶的矿区水瓶子一半悬空在桌子,一旦有余震,我立马冲出教室。有一回我刚冲出教室门口,发现生物老师和全班同学齐刷刷盯着我,只有我一个人跑了,他们全部没动,很尴尬。
这一年复读,是迄今为止我最宝贵的记忆,我见识了母校老师负责任的态度,也结识了很多有理想追求的同学,潜移默化中我学到了很多,包括我现在的职业。比如,我的物理老师是个很牛逼的人物,每次考试后,他就会看哪些同学成绩有所下滑,然后会把他们叫到办公室训斥,我有几次就中招了。我像看表演一样看物理老师拍桌子打板凳,声音之激动,你都怀疑你物理只考了20分,其实我物理只是比上次多错了个选择而已,110分(120分总分)。上课也是,说到激动处,他会把最近成绩下滑的同学当场点名出来吼一顿。可是,这样的老师我们没有一个恨他,讨厌他,而是发自内心爱戴他,喜欢他。当我自己出来教高中数学的时候,我有时候也激动的吼我自己的学生,但他们也不记恨我。后来我才想通,原来,学生不是傻子,谁真正关心他们,他们是能真切感受到的。即使我骂他们,吼他们,但他们都知道我没有任何恶意。也就是说,我的物理老师潜移默化中也影响着我对自己学生的态度。
08年,我受地震影响比较严重,高考最后成绩是632,数学146分。也不需要找什么借口,虽然那一年100名左右(我平时的排位)是660分。考入四川大学,并通过选拔进入学院的最好班。你可以想象出,这一年我的父母是多么积极的找人“喝茶打麻将”。 为了紧扣复读的主题,很多事情我就不展开说了。其实写出我的故事,我只想告诉“小朋友”们,复读不复读,只有一个标准:是否真的还有潜力,是否真的能下决心。
历年来,复读的人,从差生逆袭的有,优生越考越差的也不少。我的另一女同学,也复读了两年,参加三次高考,但最终也没提多少分,走了个烂大学。如果要举例子,左边复读成功的例子和右边复读失败的例子一样多,没任何参考价值。复读的最大错觉就是:这一年我一定能提多少分。为了这个错觉,你会故意屏蔽掉复读失败的例子,忽视复读的心理压力。我告诉你吧,我这人脸皮很厚,我复读两次几乎没紧张过,是真没紧张。高考了就高考,考完就耍自己的。这个你能做到吗?恐怕少!可能你考前一个月开始就焦虑了吧。
这里有一个判断的方法,想复读的人试一试。
一、复读前,你高三在全身心投入吗?
(1)如果是,你感觉你的学习方法和效率怎么样?
(2)如果不是,你能保证你复读全身心投入(至少百分之八十精力)吗?
二、复读前,你面对考试紧张吗?你能否克服,怎么克服?
三、想象下,复读后,你的同学在大学花天酒地,你还在苦逼,你怎么想?
四、如果你复读一年真的尽力了,但成绩没有提高,你觉得会后悔吗?如果答案是“会后悔”,绝对不要复读!
五、如果你复读后成绩没有提高,家长不理解你,你能否承受?
六、来个俗的。如果你偷看三年的女神向你表白,不让你复读,到大学去嗨。你怎么选择?
自己好好想想吧!如果你能解决上面的问题,完全可以复读,复读的一年一定要定高目标,要对自己高要求,不要去混日子。如果解决不了上面问题,就算了,往前走,你的人生依旧精彩。 说白了,复读意味着一次新的机会,不要去考虑什么年龄,什么机会成本,什么先上大学再考研。年轻,老子闯一年能咋地?! 送给不愿辜负青春的你。
————————————————
以下原答。
复读两年的老学长告诉你,复读不复读只有一个标准:是否真的有潜力,是否真的有决心。
即使考得很好也可以复读
即使考得很烂也可能完全没有复读的必要
思之
预约报名咨询专线
19182122380 版权所有:成都万通汽车培训职业技能学校有限公司 蜀ICP 备11077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