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十三五”成就⑲|学生从“有学上”到“__成都万通汽车学校

泸州“十三五”成就⑲|学生从“有学上”到“

2022-08-08 来源:成都万通汽车培训学校

泸州市教育体育事业实现跨越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三五期间,泸州市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大力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优化教育资源,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师资力量不断增强,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教育扶贫成效显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泸州市成功创建成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和四川省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

我市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本报记者 牟科 摄

近五年,泸州市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提档升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等教育扩容提质等方面成绩显著。泸州市创建四川省优质高职院校2所,创建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所,获批省级示范中职学校项目和示范(特色)专业项目8个。

加大投入 大幅改善办学条件

一流的教学生活设施,高标准的室内球场、运动场、录播室、校园电视台、劳动技能室等一应俱全……近日,走进龙马潭区尹吉甫学校(由原石洞中学迁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扑面而来。该校校园面积27.5亩,规模为60个教学班,可解决3000多名学生就读。

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新校建成后,学校的管理和师生面貌都发生了大变化。尹吉甫学校校长陈莉告诉记者,由于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周边有很多企业和商场,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居多,家长希望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上学。

尹吉甫学校初二六班学生家长罗厚平感慨:没想到孩子能在这么漂亮的学校就读,而且还可以寄宿,在外打工放心多了。

江阳区也通过新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让学生上好学。据康城路幼儿园园长杨雪梅介绍,江阳区华阳北路一带聚居区以前没有公办幼儿园,新建投用的康城路幼儿园占地9亩,总投资3000万元。2020年10月,首期招收112个孩子,区域内80%的孩子顺利入学。2021年秋期,将招收360人。

近五年来,泸州市投入约116亿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新建、改建、改造公办幼儿园178所;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789所;新建、迁建泸高城西校区、叙永三中、纳溪中学等高中阶段学校10余所;迁建泸职院、四川化院、泸州电大,新引进江阳城建职业学院、泸州医疗器械职业学院。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4.38%,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2.57%;7个区县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认定,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普及率达90%以上。

校地互动 职业教育助力地方发展

近年来,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园建设、服务地方经济、保护地方文化等方面均取得可喜成绩。泸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传媒学院院长许达之告诉记者,2020年,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实现高质量发展,学校不仅有恒温游泳馆、室内球馆,还有现代化图书馆,完成了优质校园建设。同时,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泸州市非遗基地(全国非遗示范点)。

学生入学即就业,在校期间接受企业技术教师培训,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工作。江阳职高副校长赵明介绍,师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开展智能制造专业技能训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还深化政校企合作,与泸州长江机械、西南无人机、云科聚匠等行业龙头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设智能制造专业群,大力培养高新技术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培养一个学生,脱贫一个家庭。四川三河职业学院形成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结业即就业模式,以社会力量办学服务好地方经济发展。近年来,四川三河职业学院多措并举帮扶贫困学生,建档立卡贫困生100%享受助学金,实现100%就业。

积极探索 城乡教育趋于均衡发展

泸县成立泸县二中教育集团,由1个校本部,3个相对紧密的教育实体、9个学校组成。泸县二中校长张连奇认为,集团化发展可以使教育更公平、更均衡。一个学校带动一片学校,一个学校带动一个区域发展。泸县二中教育集团将继续探索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优势结合,提高一定范围内教育质量的发展。

近年来,泸州市教育主管部门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积极性,不断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内容、提升教育教学资源质量,提升全市城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远程共享,推进教育教学优质均衡发展。

通过国家专项招生计划的实施,为古蔺教育带来了春天……古蔺中学校长邱红说,十三五期间,政策红利让古蔺教育变化巨大,高中教育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古蔺教育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近年来,古蔺中学通过专项计划,考入一本院校学生达到830多人。国家教育扶贫政策,不仅为当地教育增强了信心,而且为偏远山区的孩子插上腾飞翅膀。邱红说。

近年来,泸州市先后出台了《加强公办中小学校建设实施意见》《主城区中小学、幼儿园校点布局规划》等促进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全市各级各类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得到进一步治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力推进,普通高考上线人数连续多年高于全省平均增幅,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保持在98%以上;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和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

强健体魄 场馆建设助推体育事业发展

2020年12月29日,在泸州市体育生态园内,恒温游泳馆向市民开放。这个游泳馆开放后,我每周都来游泳三次以上。市民徐刚告诉记者。

市体育场馆中心主任胡伦介绍,十三五期间,泸州市重视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工作,先后在龙马潭区蜀泸大道一段1号建成了奥体公园,在沙茜北路101号建成了体育生态园,两处均为集业余训练、群众健身和赛事活动为一体的多功能体育公园。其中,体育生态园占地169亩,主要建筑有恒温游泳馆1个、综合训练馆1个、射击馆1个,并配套有运动员公寓和相应设施。通过这两处大型的体育公共设施建设,积极推动了全市体育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市体育场馆中心已累计向市民开放400万人次以上,举办了各种大、中型赛事活动80余次,服务于业余训练12000人次,获得省体育局群众活动先进集体称号。

场馆的建设,也推动了泸州市体育事业发展。市体育运动中心副主任杨大江介绍,十三五期间,泸州市共向省专业队输送25人,向国家专业队输送10人,培养输送的跳水运动员杨健在2019年韩国光州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水比赛中获得两枚金牌,女子橄榄球运动员陈可怡在2014年韩国仁川亚运会获得冠军、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获得亚军,两人均取得2021年参加东京奥运会参赛资格。泸州市还成功举办泸州国际网球公开赛、国际马拉松赛等国际品牌赛事10余次,举办中国铁人三项等全国、全省赛事活动20余次。泸州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7.5%,全市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94.97%。

记者手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体育

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到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同步课堂;从泥土地、砖瓦房,到高标准教学楼、现代化图书馆、塑胶运动场;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迈向均衡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发展新台阶,泸州市学生逐渐从有学上转变为上好学……

在这次全市教育体育发展十三五成就采访中,最大的感受就是变化。无论是城区还是乡村,无论是高校还是在幼儿园,一座座设施一流、功能完善的校园让人耳目一新。在叙永县江门小学,学生们吃上了免费的午餐,校长王顺江感叹:山区的孩子们可以不再饿着肚子上课了!在纳溪区护国岩小学,远在几公里外的校点可以通过网络同步课堂,让学生们受到中心校区同样的教育;在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泸州市体育生态园的恒温游泳馆,市民可以在寒冷的冬日尽情畅游……这些变化,都离不开党委、政府对教育体育事业的大力投入。

教育体育事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学校体育的发展,还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得益于公益性体育设施的不断完善,市民参与健身体育活动的意识逐渐增强,体育运动也逐渐融入到市民生活中。

川江都市报记者 杨敏



预约报名咨询专线

19182122380 版权所有:成都万通汽车培训职业技能学校有限公司 蜀ICP 备11077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