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仁寿县二职中联系电话)仁寿县第二__成都万通汽车学校

真没想到(仁寿县二职中联系电话)仁寿县第二

2022-11-28 来源:成都万通汽车培训学校

作者:雪原

从外表看来,我是健全的,根本看不出我有什么缺陷。可是上帝着实对我不公平。几十年来,我每天都依靠药物刺激自己的神经,维系自己的安全,用心坚守家人心中的那份安宁。

1

我叫黄学兵,出生在川南某县一个叫白扬村的地方。村子的土里布满了像花生占一样菱角凸显的白石头,整天都可听到锄头与土地发出的“叮铛”声。出上两天太阳,村里便尘土飞扬,白扬村因此得名。打王旭平记事起,生产队干活的时候,社员们都会放一竹兜在跟前,一边挖土,一边弯腰捡石头。这石头很硬,俗称“石骨”,社员手里的锄头挖下去会见火花,所以每一把锄头都有缺陷,稍一用力,锄把就会撬断。街上的铁匠铺,只要有人上门说把锄头口子打厚一点,就知道是白扬村的。

白扬村土地贫瘠,全靠天吃饭,所以一直带着穷帽子。

我的家位居村子最西北的山丘下。家里7口人,他上面有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一家7口蜗居在三间草屋里。三间屋子,除了堂屋,就剩下两间寝室。我和父亲、三弟睡一间屋子,母亲和姐妹仨住一间屋子。每间屋子有两张木床。

家里穷,一年四季都睡的凉席。凉席是他和父亲编打的。“割尾巴”年代,10来岁的我常常和父亲一同半夜起来,在油灯下打竹席。父子俩趁天亮之前扛到十多公里的乡镇上去卖了回来。许多时候,返回家时,天才麻麻亮。

家里5姊妹读书,一学期虽然学杂费不多,但在那艰苦的年代里,要获取1块钱都是多么的不易。为了获得收入,几岁的我早早起床,漫山遍野捡狗屎。提着一兜二三十斤狗屎,拿到生产队保管室倒进粪坑里,为家里收获1分、两分工分。那个时候,一个劳动日10分,也仅值一毛钱。

我深知,要想彻底摆脱贫困,只有发奋读书。所以从小学,顺利读到高中,成绩也一直前茅。高一结束时,因为家里贫困,当时姐姐读高中,弟弟也马上迈进高中大门,我三番五次苦求父亲停学回家,以减轻家庭负担。父亲执意说再穷也要把高中读完。为了缓解经济压力,父亲答应我休学一年。那一年,我回家养鸭子、喂兔子,确实给家里减轻了不少负担。

高考落榜后,老师劝我回校补习,父亲也鼓励我复习考大学。我没有听父亲的,因为踏上高中的弟弟学习成绩好,考上大学的希望大,家里的条件也只能允许一个人读大学。父亲看我到县图书馆办了借书证,知道我喜欢写作,所以不再勉强我,给我报名参加团省委主办的四川青年自修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我很高兴,白天干农活,晚上在油灯下看书,练习写作。看到摇曳的三间草房,看到弟妹还小,我深知目前必须努力改变家庭的穷困面貌,把“作家”梦深埋在心里。

晚上,我在油灯下加班加点打竹席,卖的钱拿去成都大邑县一家养殖培训班学习养兔,回来在家门口请人盖起了30多平方的小养兔场,自己种草、自己砌兔舍,像对待孩子的一样的精心喂养小兔子,晚上睡在兔舍的阁楼上与兔为伴。

兔子大了,眼看就要变成钱了,殊不知大白天的被一伙别有用心的人洗劫一空。当我看到空荡荡的兔舍时,没有流泪,只能认命。我也知道上街找派出所也是徒劳,根本没用。

兔子没了,家里一贫如洗。我此时又交往了一个高挑、漂亮的女朋友,人家就是从堂屋正中白纸黑字书写的张洁的一句名言而知道我是一个爱学习的有为青年。张洁的那句“人生是什么?人生就是和命运作不息止的搏斗”一直激励着我,成为我一生的座右铭。

要改变现状,没有钱不行。而要想有钱只有走出去。

86年3月,我又随当地民工去新疆乌鲁木齐碱泉沟建筑工地,希望在那里挣钱回来。每天在工地上和灰浆、推混凝土上吊车。干了3个月,因为工程验收不合格,我们去的一拨人没有拿到工钱,不得不返回四川。回来的60元路费都是给姑父借的。

回来后,我又去了青神县,在一家罐头厂当管理员,工作是轻松,一个月有80元工资。1年后,听说家门口小学要几名老师,我又抓住机会回来报名应聘,担任起了代课教师。每天除了备课、站讲台,我就上县图书馆借书看。晚上,我和妻儿躺在当年母亲嫁妆的木床上。我在油灯下边看书边思考着走出农村,改变自己。我喜欢写作,县广播站、《乐山报》均播送和发表过稿件。

1992年暑假,我终于鼓足勇气,辞去老师岗位提起行囊到了乐山城。

2

来到乐山的第一天晚上,眼前迷茫的我站在岷江一桥上,远眺大佛,心里思考着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这么大一个城市,我就不信容不下我。”我暗下决心一定要闯出一条路子来。第二天一早,我骑着一辆从旧货市场买来的二手自行车,在城里找工作。

作为一个文学青年,我喜欢从事与写作相关的工作,于是应聘到四川人民出版社《嘉州改革潮》编委会,到市级相关单位组稿。我勤奋努力,一口气联系到乐山铸钢厂、乐山丝绸公司、乐山信托投资公司、乐山商业银行等5个单位,连续一段时间加班加点写了5篇通讯和报告文学,得到组委会的赞扬。组稿结束后,看到自己的名字和变成铅字的一页页文字 ,一本本书,我激动不已。

到乐山不久,想到妻儿在农村苦,所以三四个月后,我就回去把妻子和6岁的儿子接到乐山,我发誓一定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那段时间,我白天上班,晚上我还踩人力三轮车,拉着客人1元、2元的挣。要是周末,我还踩到凌晨甚至天亮。

“再苦再累也比在乡下好,踩一趟下来就是现钱。”我对妻子说。

那段时间,我还搭过报社的员工,因为我在报上经常看到记者的名字,遇到海棠路报社的员工坐三轮车时,我会问起某某某。以至于后来我到报社工作后,都知道谁曾经坐过我三轮车。

只是,目前电视台和报社的都没有人知道我踩过三轮车。

每天晚上,我看完央视《新闻联播》后就接着看《乐山新闻联播》,看到节目前后的广告,便萌生去电视台跑业务的想法。

经过几天的思想斗争后,我骑着自行车到位于乐山中心城区最高处的五家山,即乐山电视台办公楼,找到经济部,毛遂自荐说要给电视台跑业务。

我永远记得,当时一个办公室的郭唐董黄陈五个人齐刷刷睁大眼睛盯着我,上下打量着我。

“我不要基本工资,每月按照我跑的业务提成就行了。”郭洪刚主任听了我的想法和工作思路,爽快的答应了我,第二天把我安排在大办公室一个角落处,有一套桌椅、一部电话。

想到比在乡下办公条件好,我感到很满足。我翻开电信黄页,一家家遴选出有希望的客户,记在本子上,然后逐一打电话直接与单位一把手联系。“喂,您好,我是乐山电视台经济部的,我叫黄学兵。我给您打电话,是与您商谈关于栏目协办的事情。”如此反复,每天重复着同样的语调、同样的文字。

“我们没有这个打算,谢谢了。”“好的,我们考虑一下。”对于有希望的客户,我又与主任商量,和新闻部联系,先给客户采写一条新闻,或者专题,这样让客户感觉得到实惠。

经过几天的努力,我终于与瓦屋山达成意向性的口头协议。我高兴的叫主任开具介绍信,第二天一早奔赴洪雅瓦屋山管理处。当天晚上,我高兴地一夜没睡好。这可是我到电视台以电视台记者的名义签的第一单。

到了瓦屋山管理处,我直接和管委会主任马朝洪联系,当即签下协办一年《天气预报》栏目的赞助合同。爽快的马主任当即带我到财务室把1万元赞助费交给我。这可是有生以来我经手的第一笔巨款啊。

衣兜里揣着1万元的我兴奋的脸发烫。

“没事,黄记者,你们准时播出就行了。我们到了新年第一天晚上会留意的。”

从此,我和马主任,后来担任过眉山市林业局局长的马朝洪结下深厚的友谊。

接着,我又顺利的与眉山通威饲料厂签下1年的主办合同。“通威饲料、威力无穷”的广告语响彻四川城乡,让大乐山(当时眉山6个区县还没划分出去)家喻户晓。有了一个好的平台,我是如鱼得水,工作劲头足。我不仅联系栏目赞助,也和专题部的老师们一起拍摄、采写专题片。

由于业绩突出,我受到杨台长的赞扬。

在电视台工作一年后,恰逢乐山日报社成立15周年,《乐山报》也将由周三刊增刊为日刊,即《乐山日报》。我的第一篇消息稿件于1990年3月在《乐山报》发表,自此我喜欢上了《乐山报》,虽然没有时间与机会给《乐山报》投稿,但我心中不忘抓住机会为报社尽一份力量。第二天,我就报名参加考试。考试内容是围绕提供的素材,写出一篇1500字内的通讯。当时报名参加考试的10多人。因为没有电话,报社通知次日去看结果。

3

第二天我满怀希望的去乐山报社,被告知自己录用了。我很高兴,回去给妻子说“我到报社上班了,我是记者啰。”妻子也很高兴。下午我去了电视台,给主任郭洪刚把情况说明后,郭主任理解也支持我。“人往高处走,祝你一路顺风!”因为是报社专刊部招人,其主要工作就是为报社创刊15周年的专刊组稿。这次留下了3人。

我每天8点半赶到报社专刊部,按照领导的要求联系单位,工作性质和电视台如出一辙。我有客户资源,把过去在电视台联系并与电视台签下协议的单位一一联系,因为宣传形式、受众群体不一样,两个媒体不发生冲突,又是报社大庆,所以我顺利的签下几个专版,得到领导的赏识。

其他两人试用几天后,没有成绩因此自动离开,留下我一个人,成为报社有史以来招聘的第一人。领导鼓励我好好干,每月通过自己的努力收入也比过去显著高了不少。所以我十分珍惜,除了联系专题报道,我也写新闻,三五天在《乐山日报》上发表豆腐干新闻,也有三五元稿费,我很开心,日子过得很充实。

报社记者部发现我能写新闻,于是在本部门的记者安排不过来的情况下,便通知我随市领导下基层考察,或采写会议报道。采写的稿件一般都是在头版头条刊登。

我一边在专刊部联系业务,一边又成为记者部或要闻部的编外记者。不久,我调去了记者部,终于成为一名拿工资的专职记者。

我很勤奋,除了完成主任安排的采访任务,还深入17个区县,到田间地头采访。1997年初,要成立眉山地区,按照市委宣传部和组织部的安排,乐山日报社副总编陈林森领着熊明、熊火苗、方永江、吴仲渊等一批骨干去眉山,组建、成立《眉山日报》,当时领导也叫我去。我去眉山看到条件简陋,想到在乐山自己也刚到新部门,正是如鱼得水,需要显身手的时候。于是婉拒了领导,回到乐山。殊不知,这成为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事。因为不久,去眉山的几位命运都改变了。熊明还升任眉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回来后,我除了写新闻、还顺便跑专版,为报社的事业发展动脑筋,尽职责。我几乎跑遍了市级每个部门,努力为报社创收贡献力量。

乐山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秘书长、报社总编姚章雨在退休前的几个月,把我从部门招聘转为报社正是招聘员工,保险等福利待遇接近正式员工,让我大受感动。只是后来,随着新总编的上任,我的境况就完全改变。“你是以前姚总招的人。”新总编当面对我说。后来有同事暗示我给总编钱,这事就好解决了。而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最开初到乐山在电视台、报社挣下的业务收入,加上自己晚上踩三轮车攒下的钱拿回去修了房。那时,母亲一句“二娃,房子裂了好几条缝,马上要垮了”迫使我拿钱回去把土瓦房修成砖瓦房。每年交房租、儿子读书,我的压力非常大,又刚刚买了套二手房两居室,自己没多少钱,都是给亲戚三千五千拼凑的,哪里有钱给总编上香呀。

“管他的,这命是上天安排的,没钱没背景就随他去吧。”没有钱,苦命的王旭平只能暗自落泪。

一次,我随市委书记到素有“小凉山”之称的马边彝族自治县采访。晚上在住地,市委书记把我叫住,问我有什么想法。我表示回去给领导请示在马边住一段时间,采写几篇有关扶贫攻坚的系列报道。“这个主意不错,就是要搞深入报道。”陈书记拍着我的肩直夸我。回去后,报社领导批评我,在职工大会上说我斗胆与市委书记说事,完全凌驾于领导之上,下来又立即把我发回经济专刊部。我知道自己闯祸了,这下永远翻不了身了。我知道根本原因就是自己没有背景没有钱。

到了专刊部,意味着自己不再是报社招聘的,只算部门聘用的临时工了,又回到从前没有了基本工资,只能靠提成(组稿费比例)生活。我没有气馁,和过去一样联系单位写专题报道,给专刊组稿。虽然眉山分出去了,所属仁寿一中每年高考结束后,我都会与方校长联系,在《乐山日版》搞一个专版,吸引乐山的落榜生及高中新生去仁寿一中读书或补习再战高考。我记得有一次,去仁寿在车上遭遇小偷,钱偷光了。我给当时的主任谢晓明(现任市人大秘书长)打电话,谢主任叫我到同学那里借了50元钱。

我在专刊部跑了两年业务,空了也写写新闻。由于生活所迫,也还兼职做过一段时间的保险。过去在报社与市级部门负责人熟悉,有几位都在我手里买了保险。眼看到了不惑之年,自己的青春已去,我深感自己不再年轻,如果继续在这样耗下去,以前报社保险啥的都没给解决。我也找过头儿,可人家说上面没有这个政策,你已经不属于报社正是招聘的,只是临时工。我听后感到极度悲伤。

想想自己把宝贵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报社,前后近15年一无所获。如今儿子也大了,在这样打工、打工、打工的耗下去,整个家就完了。

我决定另谋出路。可是这把年纪能做什么呢?茫然的我把自己关起来,躺在床上重新思考未来。

躺了两天后,我振作精神,开始创业做广告。

4

说干就干。08年4月7日,我上午掏3400元租下一间不起眼的门面,下午就去政务大厅办下执照。拿着执照,看到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我心里一片茫然。我对广告是一窍不通,就有胆开广告公司,未来不知道何处去,路子该怎么走。

我在大街上毫无目的地瞎走,走了大半天。一个人在岷江边喝茶,苦苦思索着。第二天,我骑着自行车穿大街小巷,但凡有破旧的广告牌,我就问老板要不要换。有老板说要换,我就量好尺寸,自己估算成本,然后报价。老板同意了,我就找有机器加工的广告公司,把画面设计、制作好,自己骑电瓶车去建材门市买好钢材找安装工安装好。这样自己赚几十元差价。

我深知,要想给自己一条活路,必须自己什么都会,不能这样当“串串”吃差价。于是,他买回电焊机、切割机、木工用的气泵等工具。复杂、笨重的请安装工人,要是简单的,我就自己焊接、安装。

开始我只买回两台二手电脑,从师院请来一个应届的女生搞设计。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招牌、门店宣传品画面。慢慢的,我把门市周边的商场、门店的广告都揽了下来。生意好了,我决定自己要有加工设备才行。随后买回写真机、喷绘机,请了两个操作工人。除了自己加工,我还跑区县,给其他广告公司加工,赚得微薄的加工费。

我在电视台、报社工作过十几年,也算拿过笔杆子的手,一时拿起了焊把子、手钳子、木锯子,有恐高症的我,爬三五组脚手架也上下自如。所以大街上经常会遇到过去的采访对象。我想主动招呼人家,可对方一见我一副狼狈样就赶紧把脸转开。有时,我骑摩托给客户送东西,大堆小堆的绑在电瓶车上,人家一看我一副窝囊样,都装着不认识。

因为我这辈子注定不能开车的,所以我只能骑威力小的摩托车,最适宜的是电瓶车。

“没办法,生活所迫呀。”我常常在心里自嘲到。

有两次,我从脚手架、楼梯上摔下来,一次崴了脚,经过几天理疗后康复了。一次摔骨折了,住了两次院,前后医治了一个月时间。

平常复杂的画面由设计师设计,要是简单的,我就自己用CDR等软件设计。从设计、制作到安装,我能一条龙完成一幅简单的广告画面、箱体。

创业是艰辛的。有时候辛苦一阵白忙活,甚至赔的血本无归。因为摊子小,几乎每一件事情我都是身体力行、面面俱到。我几乎没睡过早晨,再苦再累都要一早到职场。

由于我服务周到、价格合理,所以老客户都一直持续维系至今。周围的住户、商家都称赞王旭平是一个能干人。

5

我有病。如果得不到控制,这病会经常复发,所以我必须每天吃药。其病因根源,不用上医院检查,自己都知道是啥缘由。

小时候,我上街喜欢爬拖拉机,有好几次从运行的拖拉机上狠狠的摔了下来,不是鼻青脸肿,就是脑门上一个大包。每次回去要痛好几天。还有两次,上自家草房屋檐口掏鸟蛋,从楼梯上摔下来,头上也是大包。从此每遇气候、季节变化,我的头就会疼痛,一直持续至今。以至于在跑步运动的时候,会突然失去意志停一二秒钟,一般人看不出异样。90年骑车的一次突然摔倒,让我知道自己患有“羊儿风”,即癫痫病。父亲是老中医,他告诉儿子这病只能控制,不能断根。因为肝阳上亢、肝火旺,情绪不好就会复发。父亲给我熬中药、制作药丸,用蚯蚓一条条熬水喝降风。为了减轻病情,我每次连同蚯蚓一起吞了下去。

到了乐山以后,我每天必须强打精神面对一切工作和生活的挑战。再艰难的日子,再疲惫的时候从不在妻儿面前叫一声苦。虽然每天在吃药,但经常会偶然发晕,短暂的失去意识,每次三五秒钟。遇到季节交替的时候,或者吃了某种发物的时候,情绪不好的时候,头就会出现剧烈的疼痛。遇到大发作,身体突然失去意识,扑倒在地,口吐白沫。每次不到一分钟,醒来后发现舌头咬破。想到自己不公的命运,每次醒来我都会偷偷地痛哭一场。大发作两三年发生一次,幸好每次都是在晚上,在自己家里。或许是因为在家完全可以放开,我不需要极力克制自己,所以任由大病复发,有时候真希望自己一下睡过去,痛苦、疲惫什么都不知道。每次发作第二天,我照样出门以昂扬的精神做自己的事。

我每天吃药,以前吃苯妥英钠,现在吃丙戊酸钠,每瓶100片,一月一瓶。

因为有病,所以不能开车。因为我看了央视报道,说90%以上的车祸都是因为癫痫发作导致惨烈车祸发生的。想想都有些后怕。

每天,我骑电瓶车都小心翼翼,要是遇到头晕,我立即靠边停下几秒,等缓过来后又继续前行。

6

我喜欢写作,酷爱文学。然而,因为生活给了我沉重的翅膀,不得不把梦想深埋在心里,面对残酷现实,奋发努力改变生活的困境。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我为了生活,为了让妻儿过上好日子,苦苦拼命,不惜一切努力终于熬到了头。5年前,老家教育、社保部门把养老保险解决了,妻儿安心了,如今有了孙宝了,我也终于可以安下心来,让自己的梦想耀然纸上了。

前年6月,当我反复读了张培祥的《卖米》,我的内心受到极大地冲击。一部好的作品可以做到经久传唱,流芳千古。我也想这辈子让自己的作品广泛流传。

于是,我在今日头条通过认证,每天把自己所思所想所要表达的发到微头条,也开始写小小说。当看到作品推荐量和阅读量急剧上升并且有收益时,我感到莫大的欣慰。

每天干活再累,回到家回到书屋,打开手机,打开电脑开始自己的创作,我就觉得这样很充实。除了在头条,在简书、在天涯、在话本等平台也发表小小说、散文,连载小说等。看到老师和不少网友点赞、好评和收藏,收到刊有自己作品的杂志,不管有没有稿费,我都感到特高兴。

我坚持天天练笔,为的是有一天,自己的作品得到更多的读者青睐。

尽管命运不公,但我还是感恩。感恩父母,感恩漂亮的妻子和帅气的儿子,感恩这个社会,感恩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这辈子,我以一个兵来严格要求自己,无论生活多么困难,一定要坚强的活得更好。

作者简介:黄学兵,男,1965年10月出生,四川乐山井研县人。



预约报名咨询专线

19182122380 版权所有:成都万通汽车培训职业技能学校有限公司 蜀ICP 备11077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