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0 来源:成都万通汽车培训学校
近日,有媒体报道,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15岁的初三学生服毒自杀,而且服毒前曾录视频称其班主任不配当老师。安居区教体局负责人曾表示,该学生系自杀,学校和老师无责。但家属对此持疑,并表示老师曾多次劝说孩子读职高让孩子很烦。
风景教师劝学生读职高的事儿,教育生活中并不少见。过去有,现在还有。为什么这种现象一直有?原因很简单,升学率这一考核指标,事关教育局、学校领导层的升迁以及教师的职称评定和评优评先。教育行为是教育制度的延伸产物,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制度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
就在本月20日,新华社报道了山东菏泽市东明县万福中学有初三学生因为成绩差被禁止参加中考的事情,而且家长怀疑这是校方为保障升学率而进行的强制分流。不过,当地教育局称这是班主任误读政策。此事被曝光后,涉事教师被免去班主任职务。此种做法被媒体认为是当地教育局甩锅。
北青报对此事的报道相对而言较为深入。北青报报道说,当地教体局称,已经跟涉事学生家长解释了疑问,达成了协议,妥善解决了此事。至于该学生的自杀与老师是否有关或无关,接受采访的相关工作人员并未回应。
媒体报道,服毒自杀少年阳阳(化名)今年15岁,生前是遂宁市聚贤初中初三学生。该生回家后用视频录下了自杀前8分钟的视频。视频中,阳阳先撕掉语文课本,表达对班主任的不满。这件事引起有关教师批评教育或惩戒学生的讨论,也引起生命教育的思考。
此前,《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首次明确学校和教师可依法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甚至采取一定的教育惩罚措施。但有不少教师认为,教育生态比较复杂,还是慎谈教育惩戒。
预约报名咨询专线
19182122380 版权所有:成都万通汽车培训职业技能学校有限公司 蜀ICP 备1107724号